第二百零七章 一日之间大起大落的康亲王!


小说:从灌篮高手开始漫步诸天   作者:天空之逸   类别:时空穿梭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u.com/book/139504/ 为您提供从灌篮高手开始漫步诸天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吴三桂起兵不到一个月就席卷了西南诸省,整个南方大半已经脱离了朝廷的掌控,就是郑台都起兵猛攻福建。
  而朝廷新募的二十万大军,才刚走出直隶就已经出现了大量逃兵霍乱州县。统兵主将原本最好的人选便是图海,但现在图海全家无一活口,本人尸首更是在京郊乱葬山上不知道被被多少只乌鸦给吃的一干二净。
  朝延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靠着这样一只和匪寇差不多的‘官军’,是挡不住跟着吴三桂纵横多年精锐的兵马。现在所有人都指望一个人回来救国于危难之际,护旗于生死之间,那便是统领12万大军在雅克萨城与罗刹人对峙的康亲王。
  玲作为康熙皇帝,每日收到无数的折子,都是劝其先将对于罗刹人的仇恨先放一放。调康亲王的大军回来对付吴三桂。
  康亲王手下可不只是单纯的12万军马,更重要是这12万人中的大部分主力都是他们真正还能征养战的八旗弟子。这支军队才是他们大清力量的精华所在,只要可以让他们安排的撤回来,那么转头南下对付吴叛一党,也还可以阻止朝廷如今的窘境。
  玲为了更好的颠覆大清,她此时作为大清皇帝,第一个跳出来把大清往火坑里推。她给康亲王下了死命令,三日之内打破雅克萨城,然后搬师回朝,接着就要再南下直击吴三桂一党。
  什么回朝之后,不给修整之机,再去痛击吴三桂之类的话也就罢了。可是让如今被已经集结周边所有地区近五万军队,并有严寒坚城护佑的索菲亚集团来说。三日攻破她的主城,那的确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接到如此荒唐命令的康亲王时,还迎来一位监军,一个他以前从来没有在宫里见过的四十余岁的大太监,王公公。
  按理说,大清不是前明,是不存在太监做监军的。更没有一个太监可以监控一位八旗旗主之一的亲王大帅。可这个看着有一身武功的太监传旨说是旨到之日三日起,如不能攻下雅克萨城,便要请出圣旨将康亲王收监回京受审。
  这种‘乱命’一般的旨意,对于带着12万大军在这极北寒苦之地耗了大半年多的康亲王来说,根本就不可能接受。但是随后不久陈天派人快马传信给他说是,不若先攻三日,如能攻下则得胜归朝,如是不胜,则他与明珠在皇帝身边替他求情。只要他可以完全将大军带回京城,皇帝那里陈天能保证不会对他有什么过分的处罚。
  但是万般皆可,唯独不能伤害了监军。否则,皇帝会将他定成逆贼叛党,那他在京城的家人可就难免逃过一刀了。
  “想用本王的家眷来威胁我,笑话。本王少年时跟着太祖太宗入关打天下,家里几个兄长就战死沙场。咱们大清的好儿郎谁家不是拿命搏杀出来的。皇上真不懂打仗的话,就不要乱下旨意。”康亲王原本在京城养尊处优惯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在皇帝面前也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多出一下。
  可现如今掌大军于北多时,又好似回到了当年意气风发,舍我其谁的时候。最为关键的是,现在他也知道,自己手上的这支军队对于如今的大清是有多么的重要。
  现在皇帝要是还如同以前一般将他视如犬马的话,那他这位大清掌军皇叔就要让皇帝看看,谁才是大清真正的救世主。
  “王爷,可如今军中之粮已经不足半月之用。周边诸省皆言没有圣旨便没有粮米,您要是不尊圣旨,大军怕是难以坚持到回京之日啊。”此时同样是听旨之后的康亲王副将出言提醒了现在他们最缺的东西,那便是粮食。
  原本,康亲王想他大清富有天下,为了他能捞更多的好处,故意拉长出兵时间,以达到大肆贪墨军响的目的。但是为了供养在这极北苦寒之地的12万大军,北方诸省真是全民勒紧裤腰带在苦苦支撑。
  现如今,康亲王就是再想纵兵抢粮也抢不到多少了。唯有靠着朝廷以千里运粮这种极大负担的方式来使得12万大军在此不至于饿死。
  也正应为如此,原本的康熙皇帝就不敢再开第二条战线,去激发吴三桂起兵。
  被陈天赶到康亲王帐下的德贝勒立刻是跳将起来嚷嚷道:
  “王爷,不如咱爷们这就反了吧。既然那皇帝宠幸那汉狗,把咱这大清江山给折腾败坏到这般田地。不如王爷您就把个总,咱12万八旗子弟兵就跟着您,回京城,杀陈天,清君侧。到时候王爷是想再留着那小皇帝,自个儿做个摄政王,还是直接就废了他自登大宝,可不都是王爷您一个念头的事嘛。只要王爷您现在一句话,我就。。。啊。。。”
  这德贝勒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康亲王拿起军案之上的一块铜制狮子头做的令牌给重重的打在了额头上,他也就是吭叽了一声,便当场晕到在军帐之内。
  “这小子活腻了,陈天还真是说的对,这小子就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祸害。这种诛九族的话也说的出口,这是想害死本王啊。左右,将此人拖出去,带到辕门处,军法处置。就说他以妖言蛊惑本王不忠于皇上,要本王拥兵自立。现如今,本王要斩了他,以正军法。”
  康亲王虽然嘴上说的是大义凛然,忠君不二,但他将德贝勒推出辕门意欲当众处斩的举动,其实是为了试一试众营将官们的反应。
  他现在说没有想借机拥兵起势的想法,那是连他自己都不信的。现在京城中真正能打仗的八旗兵都被他带出来了。而所留下来的所谓京城三大营之类的都多是常年武备松懈,只知玩笑游戏的纨绔子弟。
  如果他真的可以像德贝勒说的那样,打着千古以来用烂的‘清君侧’的旗号杀回京城,还真说不定可以在有生之年坐上那张天下之间唯一的椅子。
  至于他在京城的家眷嘛,成大事者,如果连这些妻妾子女都舍不得,那还能有什么作为。他现在还是龙精虎猛,大不了再娶再生便是了。
  说到这方面,他在这苦寒之地也从来没有亏待了自己的下半身。特别是用了陈天千里迢迢派专人给他送来的‘龙精大补丸’后,他在这军帐之中‘干’起当地抢来的罗刹鬼婆时,那真叫一个‘虎虎生风,威风八面’。
  再说到眼下他最为发愁的粮草,他也可以带兵直接‘接管’了周边诸省的官衙粮仓。他才不信这些狗奴才们说什么府库空到可以饿死老鼠的这些鬼话。大家都是从头贪到脚的人,他到时候直接抄了这些当官的家,那一定是要什么就有什么了。
  过会只要德贝勒在处斩之前,各营统领愿意过来替其求情。那么就说明大家伙还真是愿意跟着他干到底的,如果德贝勒最后拖到人头落地都没有几个人来求情的话。那他也就只能老老实实的按陈天给他的秘信去做。至少还可以不失现有官爵。
  毕竟,这些八旗子弟肯不肯和他一条心的干,才是他能不能做那皇帝梦的根本。
  可能是众将官害怕了罗刹国的坚城大炮,不愿在未来的三日内不计生死的猛攻猛打,用自己的人命去打这赢了也没有多少好处的恶战。
  又怕是他们不想刚刚打完这极苦的北寒之战,又要奔赴瘴气蛊毒遍地的滇南之乱。
  更或许是他们也想跟着康亲王再重演一遍他们先祖的从龙入关的一飞冲天。
  总之,这些德贝勒的人头是保住了。康亲王的宏达愿望是有了开始的一天。
  康亲王在众营统领的支持之下,以保全大清命脉为由,决意放弃攻打罗刹国,先将大军安全的带回京城。他这个说法也很巧妙,虽然他现在是明着抗旨不尊,但自古就有‘将在外,君名有所不受’的‘老套路’。
  因此,此事就是先一步传到京城,朝廷百官也会看着他手上12万大军的份上,求皇帝免了他违背君命之罪。那他在京城的家人嘛,他也算是挽救过了一下。
  只要他彻底的掌控了北地诸省,有了自己稳定的粮草供应。那他就可以真正的状起声势,向着京城,向着皇帝,打出那句熟悉的‘清君侧’之名了。到时候,陈天啊陈天,你就别怪哥哥我起不住你了。谁让你在皇帝身边的人中,是唯一一个汉人呢。哥哥我要争取八旗贵族们的支持,当然还是先要拿汉人开刀比较好。你们汉人不是有句老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嘛。
  “报,王爷,军中粮仓。。。粮仓。。。被烧了。。。”正当康亲王的美梦越做越真实时,他的帐中亲卫前来通报一个让他如坠冰窟的消息。他们现在12万大军的命脉,可坚持半月之久的粮仓,居然被烧了。
  “都还站在这里干什么,快去救火啊!!!本王就不信,这么大的粮仓,说烧还就烧没了。快去,都去,速速救火。这才多久,烧不了多少,烧不了多少的啊。”此时的康亲王也顾不上什么王爷的威仪,亲自披上大氅,一路从中军大帐骑马奔向粮仓方向。
  原本,那名所谓的监军的太监,是陈天天下会中一名全家死于清兵之手的‘小草’。他本已是四十岁的年纪,再练武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但是他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妻女被清兵侮辱至死,自己的爹娘与幼子被鞑子的军马活活拖死。他想要对这大清复仇的怒火,一日都没有平息过。
  莲足在当年对其进行的残酷拷问时,就发现他是所有人之中,复仇之心最坚定的一个。因此,莲足在陈天首肯之下,将葵花宝典的删减版传授了给他。这个残缺版的葵花宝典,只能让他在短时间内可以激发出原本十倍的功力,当然代价就是他在一柱香后便会爆体而死。
  但如此代价与要他自宫的条件,对于这位现如今已是‘王公公’的王汉陵来说,根本没有让他的眉头皱过一下。他做到了,他完全按着莲足的要求做到了。
  也正因为此,陈天安排他来这康亲王的大营传旨。但他真正的任务不是做什么三日监军,而是联合‘御庭卫’潜伏在军中的‘红花’们,用整整三十车随他运来劳军之用的辎重中,所携带的十车‘黑油’将军中粮仓给彻底的烧了。
  王汉陵以他生命为代价所激发出的绝强武力,硬是一个人拖住赶来救火的无数八旗子弟们一柱香的时间。为这场烧光这支军队命脉的大火坚持到其任务完成的那最后的一刻。
  康亲王看着被烧成一片白地的粮仓与被剁成了肉泥的‘王公公’,心中刚刚燃起的名为野心的欲火,此时就如同这茫茫雪域一般,化成了一股冷烟,将他从头凉到了脚底。
  他现在还能想的,还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在断粮的情况下,带着这12万大军,活着走回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