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释教


小说:山上种田那些年   作者:万物皆可种   类别:幻想修仙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u.com/book/140967/ 为您提供山上种田那些年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味蕾维持自己的爱好不丧失乐趣,陈屿特地多匀出些时间精力,对手中采买的食材进行调制,先简单粗暴以灵液浸泡浸透,发现效用一般,便换了以前培育出的部份灵植,如青灵根这等有着酸涩甜苦等浓郁味道的,捣磨成浆汁涂抹,欲要使其入味——结果自然不如意,正如他所想那样,灵性升华带来的不止有细微干扰,五感六识同样得到极高的增幅,一口下去该是什么还是什么,完全没能融合在一起。
  他未有气馁,继续折腾,从日到夜再夜以继日,租住客栈中、旅居田舍间,亦或者山野树荫旁,都留下了不少奇奇古怪想法试验后的痕迹。
  食材已经不似食材,勉强还能入口。
  这一日,陈屿终于停下,望着眼前又一座历经风霜的灰黄城池,倒不是放弃了灵性食材的构想,单纯手里没存货。
  “造化之力若是能编织血肉,这一路或许就不需再为素材操心。”
  收敛了叹息,他掏出一面明黄的木牒交给城门口守卫的士兵,查验过后自然地提步入城。
  那木牒乃是北齐众多甄别人员手段中一种,算不得精巧,但薄薄一片上记录了此人身份,以及出入的缘由、时间,原本所在的地方等信息。
  看似容易遗失,仿制也简单。
  实则北齐关于人户的限制繁多,各种细项都要考察和要求,轻易不得离开原户所在,但有发现,轻则罚银钱少许,重则抄家没户。
  甚至在齐律中还有一条腰斩弃市的顶格罪名,也与擅离户籍有关。
  加之如今正值战时,各州各府间都设置卡哨,有专门持拿记载本地人员信息黄鳞册的官员驻守,三审五问,繁琐之下流动人员的数量便更显少。
  而能在这般情况下还堂而皇之来往穿行于各地的人员,要么艺高人胆大,无惧路中匪寇;要么势大背景深厚,护卫簇拥左右,无论哪一类,城防士卒都不敢轻易去招惹。
  不过陈屿手中这一个自然是假的。
  他远远看见此城后,就在路边随意捞了一截枯枝,手掌捏作刀样,三两下削平变得光滑,然后附着几分法力,就见其蠕动着变作一张木牒,且任何人一眼看去都只觉信息满满,从他来自何地、去往何处都有写尽。
  哪怕实际只是空白。
  这头,不为这些琐事操心的陈屿又去了趟集市,许手战事缘故,此刻周围人声稀薄,寥寥几家猎户在贩卖。
  声音有气无力。
  他买了些,用的自然是以药草抵换来的真钱,还不至于在这上面坑骗。
  新一批食材到手,前走两步,当着众人面将几大捆肉食蔬菜稀疏抛入空,然后一道裂缝凭白生出,吞没不见。
  云霞缭绕的山峦在裂缝后一闪而过。
  眼下,青胧山已然被他当做了随身背包来使,空间足够,不愁这点儿占地。
  白云悠悠,陈屿并未在这处小城内久留,继续向北。
  灵性升华,身成造化。自此他无需再渴求内景秘宝研磨投喂灵性,下山的目的业已完成大半,更不用说三法相生,诞生了法象光轮这一预料外的产物,他现在大可以直接转身回山,蜗居在自家云鹤观里琢磨变化之道。
  但既然已经下山,走了万里,那么索性趁着境界未稳固、灵性未完全跃升这点时间再多观览一阵。
  山河迤逦,江川多姿。
  何况他下山的第二个目的还能继续推进,那便是找到适合的人传下法种。
  “广庸、锦州、建业……”
  他在这三地抛洒的法种最多,以如今造化之境再去感知,纵然遥遥山海相隔亦能模糊应到一丝,大部分都很正常。
  正常的寂灭。
  毕竟哪怕是陈屿挑选后的俊杰,也未必就能在短短数月里明悟法种,勘破超凡之路,如此一来便只会让法种沉寂,乃至于无力后继之下缓缓凋败流逝。
  好在万事非一定,还是有那么一小部分抽芽绽放。总有人能得天意青睐,或是机缘巧合,或是钻研修习,将法种勘破。
  一层外衣撕去,便是他赠予这些传承者的见面礼。
  原本陈屿思虑着修行艰难,还想将血窍之法、食炁之法挑一些浅显的传下,前者能强壮气血,可养灵护道,后者则是自己一路走来的底气。
  但后来终归放弃。
  非术、非法,法种中单单一抹精纯灵曦,一道能击颤灵魂的精神波澜,让其好比枯井般无波的意识撼动出一角裂缝,给了他们推开那扇前所未有大门的机会。
  仅此而已,却又弥足珍贵。
  当然,之后到底要怎么走,这就得看对方自己的选择。
  不久前陈屿在天外天意外遇见的那团骤然凝聚星辰的意识体,大概就是身怀法种之人,至少也与此有关。
  他期待着,那片枯寂的天外能日益热闹起来,如今实在寂寥空旷。
  环望四下,这方世界又何尝不如此。
  凡俗争命,生老病死,多少人沉沦其中,若得一丝解脱之机,必然不会放过。
  “修行之道,在乎立心修己。”
  陈屿对这一句感慨颇深,道书经卷中早有所述,力量需要约束,他不打算操控压抑未来之人的道途方向,但有些事还是要提早做些打算,免得祸害了人间。
  随着自己在雷霆一道的精进,以及变化之法上越加深入,早前设想过的雷罚系统是该投入些功夫了。
  ……
  华灯初上,阑珊醉玉。
  并州崇仁,一派繁华。
  战火远在天边,隔了两州五府,很难烧到此间,故而眼下依旧醉生梦死。公子骄奢、芙蓉暖玉,毫不逊色南派之人。
  北地悍勇到了足下水榭红舟,亦要弯折了腰杆,不复当年。
  陈屿行了半月,来到了这里。
  半月中他身躯又有精进,法力沸腾奔涌不息,转化元血精神时显得灵活,借此还摸到了一丝丝血肉变化的门道,一时间愈发上心。
  他在五日前,途径一方水域湖泊,恰好遇了云气雨水,虽不大,但前时吸收的雷霆早已消化,于是便率性施展术法,邀来天雷如海,苍白银枪从天际穿插劈落在身,被他淡然吃下。
  雷电作为外物冲击体内以稳固法力的做法无疑为陈屿省了力气,但现在的问题是法象渐渐摸索,灵性如泉涌,法力并非一层不变,如今的雷霆看似澎湃骇人,实则已经有些跟不上步法,压力不够了。
  为此他在草草结束了三次渡雷后埋头苦干,终于在抵达并州前,将引雷术化用完全,托借融法于身、融身于灵,在身化灵霞的时候去牵引,可引来超过如今强度的雷霆。
  “不过问题也有,自然雷霆对灵性的破除效果实在无法忽视。”
  他现在多次渡雷,雷痕转化无数,也才堪堪触及这一特性的皮毛,想要借此去抗衡天雷,无疑困难重重。
  不过也并非全无办法,之前以肉身相抗能无碍,大不了在灵霞中多收束一些灵性,局部逆转出血肉,作为嫁接大部分雷霆的中转,如此的话其余部位承受起来压力会小很多。
  只是就很考验陈屿对融法于灵、融身于法两者的掌握与熟练程度,凡有一丝生疏僵硬,届时都得遭重。
  “至多挨两发雷劈,倒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以精神直面天雷的场景,那还是在琢磨内炁纹路的时候。
  妄图从雷击木中找到代表雷电之力的纹理,结果被催发的雷光打得乱颤,痛不欲生,歇了大半时辰才缓过来。
  后来几次也都不好受,一直到囚雷术与引雷术出炉后情况才有好转。
  现如今的陈屿对此没有多少畏然,挨雷劈次数不少,仅次于随捏随用、屡次三番裂解牺牲的元神,他自诩在应对这类事上很有经验。
  叮铃铃!
  正迈步走在人群中,双手揣在袖内慢腾腾张望。
  一阵清脆声从不远前方传来。
  咦?他看去,被人堆里的几人吸引了目光,五男一女,女子娇俏,华发如墨穿插玉簪,眉黛未脱稚气,约莫及笄。
  跟在几人身后,瓷白小手捧着绸娟巧笑嫣然,与一华服少年凑在一起。
  陈屿视线越过二者,无视了那股微微酸涩的芳恋气息,直直看向另外四人。
  正中,乃是位器宇轩昂的中年,三旬上下,着一身窄袖青袍,袖口镶金线描祥云,腰挂白玉带。
  而最让他新奇的,是中年人身侧落后半步的那位——一袭褐衣、填着道道方正纹理,长发披散,额头束有明黄法带,左擎四环禅杖、右掌半竖朝天,宝相庄严。
  僧人?
  陈屿眉梢一挑,多看了几眼。
  很快他瞧见有十七八人隐在六人身后不远,分散状,似在暗中护卫。
  再瞧周遭,路上行人说说笑笑,或多或少注意到几人,都自觉避让开,没有胆大的去触这明显非富即贵者霉头。
  不过从他们的表现来看,似乎对其中那位疑似僧人的存在并不觉惊奇。
  六人与他擦肩过,陈屿眸光一闪,倒映其背后隐隐绰绰景象。
  食指微微勾动,一缕缕念头飘散来。
  转身走远,不过两三步后,他便露出了然神情,显然从对方溢散的念头中抓取到了一些东西。
  果真是释教门徒。
  对此陈屿不觉意外,早听闻北齐释教发展不错,最近十几年得了两代齐皇宠幸看重,渐渐起势,虽还比不得本地的道门势大,却也远比在南朝吃得开。
  “留发……深褐袈裟……”
  他回想起自己在南边如真武山、正阳观等大势力中搜罗到的记载轶闻,假若没有猜错的话,如此装扮者应当是释教中的根源密觉佛陀道。
  口称是道,其实与道门毫无关系,不过是当年出入中原时音译的问题。两派实际上谁也不待见谁。
  在南朝如此,到了释教兴起的北齐后这种情况只越加剧烈。
  陈屿不知道的是,刚才走过的这位面容慈悲的僧人,才与城中一家道派较量了番,小胜半筹,凭得倒也并非经义——两边都听不得对方那套,实则一遇见,不比较还好,一旦比较必是动拳脚。
  “王爷有心了!”
  另一边,僧人与中年相谈,虽显得宠辱不惊,却也自然而然落下半步,动作尤为恭谨。
  “无妨。”中年摆手,与满身檀香的僧人离近了些,然后和善地开口道,“那金明观向来不服官衙,素与帮贼勾结,祸害崇仁,以往本王未去动手,岂料这次这伙人过于放肆,竟招惹到大师寺庙头上,自该受罚!”
  僧人口称阿弥,再次道谢,不过神情一如既往悲悯,动也未动。
  被唤作王爷的中年瞥了眼对方那宛若凝固不化的脸庞,眼底精光一掠,很快恢复了笑意,以满满诚意与对方谈论,从释教经义到寺庙打理,明里暗里多是拉拢。
  释教在本地不弱,如果说南朝道门一家独大,那么北地的道门则显得势弱。这里面有玉琼、灵玄两家道门魁首鲜少管事的缘故,也有朝廷刻意为之。
  江湖武林,从来都是乱像源头,但凡有所作为的皇帝都不会放任自流。
  至少也得收作爪牙。
  释教的传入便在这般背景下开始,百年前大齐未立,那时管不了。等到几十年后被道门赶出去的释教又一次传入,朝廷这才果断扶持,与道门相抗。
  最初两家谈不上势如水火,各自也都看得清其中道道,加上本就不顺眼,就顺了朝廷之意,只不过最近十几年伴随释教传信愈发火热,甚至干扰到了道门道派的活动,这才让冲突升级,遇着都没了好脸色,多是要撸起袖子论过一场。
  中年人深耕并州,知晓此地释教的势力实在不弱,关键许多官员寻求安慰,与释教或多或少沾染了些,家中常备开光法器的也不在少数。
  真信释教之义?未必。都是成精的狐狸哪会偏信这群外地来的僧人的话,可只要有关联,就意味着有可乘之机。
  中年人如此想,何况还有一群深宅庭院、整日空虚无寄托的妻妾女眷,若能将释教拉拢在手,这些人便也间接与邢王府有了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