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红颜列传(下)


小说: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作者:铁背苍龙刘轩鸿   类别:历史传奇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u.com/book/17578/ 为您提供三国六大家族列传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引言
  这一期有笔者最想讲述的三国红颜。
  明明是三国第一女主角,千百年来她的形象却异常模糊。
  《三国演义》里她只走了个过场,众多的三国题材游戏也对她视而不见。
  当人们列举三国红颜时,即使写出十几个名字也不见得能想到她。
  这是她的不幸,却是笔者的大幸。
  谁说,
  三国,
  已经说无可说?
  本期为您讲述张春华(宣穆皇后)、卞夫人(武宣卞皇后)、甄姬(文昭甄皇后)。
  张春华
  张春华(189-257年),河内郡平皋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由于在桌游《三国杀》中大杀四方的逆天表现,人送外号“春哥”。
  张春华最迟在12岁那年嫁给了比她年长十岁的司马家二少爷司马懿。《晋书》称赞她“少有德行,智识过人”。
  公元201年,为了躲避曹操的征兆,假装瘫痪在床的司马懿为了从大雨中抢救晾晒的书籍而下床,被家中的婢女看到。婢女还没来得及通报二少爷痊愈的好消息就被年仅12周岁的二少奶奶灭口。从此司马懿开始看重这个媳妇儿。换个角度或许也可以理解为司马懿之前并没有把这个小丫头媳妇儿当回事儿.
  公元208年,张春华生下长子司马师。她的这次怀孕生子直接导致司马懿无法把瘫痪继续装下去。
  公元211年,张春华生下次子司马昭。
  公元232年,张春华生下了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第三子司马干。(好孩子千万不要去查阅司马干犯病时的症状。)
  生下司马干时,张春华已经四十三岁了,由于青春年华美无上的柏夫人(西晋八王之乱始作俑者赵王司马伦之母)的得宠,张春华甚至很难有机会见到丈夫。
  司马懿有一次生病卧床(这次是真病了),张春华前去探望病情。司马懿说:“遭人厌的老东西,哪敢劳烦劳你的大驾!”又羞又怨的张春华以绝食相抗议,她的几个孩子也都不肯进食。司马懿或许已经不在乎这个老伴儿的死活,但对这几个孩子还是很疼爱的,只好豁出老脸朗诵道:“啊!春华,仲达向你道歉,来到你门前,请你睁开眼,看我多可怜。今天的你我还能否回到昨天的过去。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好歹哄得老婆停止了绝食。
  笔者对司马懿这个人并无好感,但他在张春华传记中的这番表现却比他本人的传记中展现出来的种种作为可爱得多。面对几个孩子的绝食,他没有声色俱厉地呵斥,而是迫于孩子的压力,拖着需要卧床休养的身体向老婆道歉。对老婆够不够意思另说,对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的父亲,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公元247年,张春华去世。在与大将军曹爽的权力斗争中处于守势的马懿以老伴儿没了,自己太过哀痛为借口退休,养精蓄锐、静待翻盘的时机。
  许多年以后,篡位称帝的晋武帝司马炎追封他的祖母张春华为宣穆皇后。
  《晋书》中只记述了张春华早年杀人灭口和晚年绝食抗议这两件事。要知道史书当中,此等地位的人物,向来是沾点儿边儿就要往死里夸。众所周知《晋书·宣帝纪》里对司马懿的种种粉饰已经到了睁眼说瞎话的程度,对张春华做这样的记载说明她实在是和传统美德不沾边儿。
  说她很小就品德高尚,事迹却是不仁不义、滥杀无辜。
  说她智识过人,却用最庸俗的泼妇也会使的办法来求关注。
  这个女人之所以能在三国迷中有着诺大的知名度和极高的人气,恐怕只是因为《三国杀》的缘故。 (截止到笔者写下本文时,知乎网关于张春华的所有讨论都是围绕她的《三国杀》武将卡……)
  能够和《三国演义》一样将颠覆了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笔者向《三国杀》张春华武将技能的设计者和插画师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卞夫人 甄姬
  公元159年,卞姑娘(159-230年)出生在琅琊郡的开阳县(今山东省临沂市)。
  鉴于她要到20年后才会遇到那个命中注定的盖世英雄,我们暂时还不能称他为卞夫人。在笔者查到的有关卞姑娘的资料中,似乎只有一位日本漫画家对她情有独钟,给她取名为“卞玲珑”,取的是八面玲珑之意。虽然笔者觉得这个名字起得相当不错,但有关中国历史人物的事儿还是应该由咱们中国人自己想办法。
  既然先贤们留下了空白,笔者根据卞姑娘一生秀外慧中、脱颖而出的表现,打算称她为卞慧颖。然而由于,一位十分重要万万冒犯不得的女性已经叫了这个名字的缘故,索性就叫卞姑娘为“卞萌萌”吧。
  萌萌的娘家是一个歌舞表演世家,古时称之为倡家。
  千万不要把“倡”家的“倡”与“娼妓”的“娼”混同,虽然两者的社会地位都很低下,但萌萌是只卖艺不卖身的。对于这个容易使人误会的职业称谓,笔者认为将其翻译成“**”是最为传神的。
  从小学习歌舞的萌萌,注定要成为一名**。在萌萌之前,这一行当最成功的人物是汉武大帝的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说的就是她老人家。不知道萌萌是否知道这位前辈的事迹,但她一定想不到自己将超越这位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成为**界新的传奇和典范。
  父母双亡的萌萌与弟弟卞秉相依为命四处飘零,谋生的方法只能是到富贵人家演出。当时人们看歌舞多半是要喝酒的,一旦遇到借酒揩油、动手动脚的猥琐大叔,做弟弟的要舍命相护,做姐姐的为了拿到出场费自然也免不了周旋和逢迎。多年跑江湖卖艺的生活锻炼了姐弟二人的生存能力的同事也铸就了他们深厚的感情。
  公元178年,那个人还在做县官或者在老爹的府上吐槽官场的荒唐。
  公元180年,那个人被在老爹的四方奔走下被重新启用为议郎,回到了京师洛阳。
  萌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在公元179年走穴到了谯县(今安徽亳州),遇到了因为堂妹夫的妹妹宋皇后被废而遭到牵连,在京师无所事事而回到老家读书打猎的待业青年曹操。当时曹操已经有了正妻丁夫人和庶妻刘夫人,又在官场上树敌无算,按说正是需要夹着尾巴做人的时候。一来让老爹为他运作时少一些被政敌刁难的口实,二来也让老婆少数落自己两句。可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曹操一眼就相中了才色过人的萌萌,萌萌也欣然从命,一对绝世的夫妻就此结成。至此我们可以终于告别胡乱起名的恶趣味,称她为卞夫人了。
  婚后,曹操的事业虽然起起伏伏但总的来说还是呈上升趋势,他一会儿剿黄巾贼,一会儿讨董卓,端的是轰轰烈烈风风火火。卞夫人可就惨了,在丁夫人眼里,**出身的她就是个贱货,整天是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更糟心的是,侍奉夫君多年,卞夫人始终怀不上孩子,而曹操早已经有了长子曹昂。显然,问题出在她的身上。
  史书上对卞夫人的艰难岁月只是一笔带过,但实际上她受丁夫人的欺凌长达17年之久。
  公元183年,此时的卞夫人还不知道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儿,一个与她命运截然相反的绝代佳人于中山郡无极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的一个官宦人家诞生了。女孩儿姓甄,世称甄姬(183-221年)。因为卞夫人的一个儿子,她被称之为甄夫人。因为卞夫人的另一个儿子,她被称之为甄洛、甄宓。因为卞夫人的一个孙子,她被封为文昭甄皇后。
  公元187年,卞夫人终于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曹丕。之后的几年,他又生下了曹彰、曹植和曹熊。
  在关于三国人物优生优育的大讨论中,有的人说曹操成才的儿子最多,也有人说曹操没成才的儿子也是最多。因此曹操只是生育能力强大,他的基因也不见得就比其他人强。可一旦我们将讨论的对象从男方转移到女方就会惊奇地发现,卞夫人的基因真是太强大了,曹丕虽然是二流的皇帝,但却是一流的文人,曹彰是威震塞北的名将,曹植就更不必说了。这位英雄母亲优生优育的水准不只是三国第一,放眼整个中国历史也很难找到一个母亲能生下三个牛人的。
  公元189年,曹操不肯接受董卓的重用,带着几个亲信逃出京城,丁夫人在谯县老家,洛阳曹府的内外事务全靠卞夫人主持。由此可以看出,曹操此时也不没有太把这个小妾当回事儿。没多久,袁术不知道安的什么心,给曹家带来了曹操已经身亡的小道儿消息。曹府上下一片混乱,30岁的卞夫人挺身而出,不顾女眷不能见外人的规矩,按捺着不安的情绪,亲自来对准备收拾行李各回各家的部下们进行劝说:“曹君是生是死不能只听小道儿消息。如果是人家编造出来的假话,你们今天辞归乡里,明天曹君平安归来,诸位还有什么面目来见主人?为了躲避未知的祸患就把一生的名节声誉都丢掉了,值吗?”这番话的精妙之处在于以节操为落脚点,如果是丁夫人说这番话大家也许不觉得有什么,可卞夫人一个**出身的侍妾都这么大义凌然,哪个男子汉大丈夫要是再跑路今后还怎么在江湖上立足?
  史书上浓墨重彩地记述了卞夫人在董卓之乱时的出色表现,但笔者注意到一个问题——反董联军组成之后,董卓杀死了袁绍在京城的所有亲属,为何曹操的家眷安然无恙?如果说卞夫人带着大伙儿逃出生天,当时人家司马防可是乖乖地跟着董卓,司马朗要出逃都要通过运气+拍马屁+行贿,卞夫人是怎么做到的?
  史书对此不作记载无非是两种可能:要么是董卓因为太过欣赏曹操,对他的家属网开一面。要么是卞夫人太八面玲珑了,她的公关能力远远超过了一代神童司马朗。
  公元192年,绝世才子曹植诞生。那位后来在人们口中与曹植纠缠不清的未来嫂子这一年已经九岁,并且养成了用哥哥的笔墨纸砚练习书法的习惯。甄姬娘家人的大男子主义不是一般的严重,万贯家财却不舍得给女儿买文具也就罢了,当哥哥的还跟妹妹说“你应该去练练针线活儿,读书识字干什么?你还想当女博士怎么着?”当时的“博士”是饱读诗书的人才能充任的官职而并非学位,但甄姬的这个哥哥也算是成了我国最早调侃女博士的人物。甄姬十分早慧地答道:“我听说古时贤惠的女子都学习前人的经验,不读书,拿什么借鉴呢?”从笔者的本心出发,特别希望女孩子们能够多读历史,但仅就甄姬个人的案例来说,读书的利弊真是很难说……
  公元196年,曹操在宛城非礼了小军阀张绣年轻貌美的婶娘引发兵变,曹昂为了掩护老爹撤退而战死。曹昂的战死又导致曹操和丁夫人离婚。不久卞夫人上位成为第一夫人,年仅九岁却从宛城顺利脱险的曹丕成为曹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由于这一连串变故使萌萌母子获利太过巨大,以马伯庸先生为代表,不少人怀疑是卞夫人对此进行了谋划。卞夫人的确有足够的动机,但这一猜想毕竟没有确凿的证据,如若果真如此,卞夫人的心机就和她优生优育的基因一样雌霸天下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甄姬已经展现出了了她酷爱读书的成果,十几岁的她成功说服了全家开仓赈济灾民,又对母亲苛刻对待寡嫂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使母亲惭愧得泪流满面,痛改前非。甄姬的才德传到了北方霸主袁绍的耳中。袁绍的长子和三子都有希望继承家业,唯有次子袁熙既不年长又不得宠,也许是出于做父亲的一种补偿心理,袁绍为袁熙迎娶了甄姬。
  公元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姬留在冀州侍奉婆婆刘夫人。
  做袁家的女人太不容易,南有袁术的爱妾冯氏被“姐妹们”合谋暗害,北有刘夫人在袁绍尸骨未寒时就虐杀丈夫的五个爱妾。甄姬能够与这个心狠手辣的刘夫人相处融洽足见她处理婆媳关系的水平。
  公元204年,曹家军攻陷邺城,17岁的曹丕率先慰问了袁家的妇女。在慰问工作中,甄姬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似的娇羞拨动了曹丕年轻躁动的心弦。刘夫人无耻地卖媳求荣,完全不考虑儿子和儿媳的感受,只顾着庆祝自己免于被杀的命运。(就冲袁绍这个媳妇儿,袁家也活该败亡。)
  曹操大笔一挥让曹丕得偿所愿。著名知识分子孔融对此评论道:“武王伐纣之后,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旦”。曹操以为孔融读书多不会骗他,兴冲冲地讨教这事儿是哪本儿书里写的。孔融如果信口胡诌一本书的名字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可是不说怪话不是孔北海的风格,他戏谑地说:“想过去,看今朝,我此起彼伏。”让曹操闹了个大红脸。
  曹丕能够感受到父亲对自己有了意见,于是在她抱得美人归之后,夺嫡成功搂着辛毗的脖子欢呼之前足足有十三年,我们再也看不到他有什么真性情的表现。得到北中国第一美人却失去了自我,笔者认为这是曹丕后来对甄姬恩断义绝的重要原因。
  甄姬知道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一直注意广结善缘。她总算主动劝曹丕多纳姬妾,让曹丕很是高兴。当曹丕要休掉任夫人时,甄姬竟然哭着为情敌说情,她说“任妹妹论品德论颜值都比我强,你要是休了她,公婆会觉得是我自私,姐妹们会以为是我在背后使坏,你再考虑考虑好不好嘛?”甄姬的这种表现可以理解为读女性行为规范读得太多,也可以理解为她压根儿就对曹丕没什么感情。好在她毕竟风姿绰约且特别擅长设计发型,又给曹丕生下了一双儿女,地位一时之间还算稳固。
  同样是为了稳固地位,卞夫人做的工作可比儿媳妇多得多了。曹操那一大堆孩子,很多都没了娘,她得照顾抚养。曹操那一大堆女人,她既要拉拢又要提防。比方说环夫人,能生出曹冲这样的儿子可见她的智商至少不在卞夫人之下。还比方说杜夫人,当年她还是吕布部将秦宜禄的老婆,而且老公还活着,关羽就公开表示要定了她,曹操见了她之后连关羽的感受都不顾就与她结合了。简直难以想象这个杜夫人是多么有气质。最麻烦的是,曹操还是忘不了前妻丁夫人,自己放不下脸来,就总以卞夫人的名义请丁夫人赴宴。这种事儿搁谁谁能忍?卞夫人还真就忍了,而且做戏做到十足真。每次丁夫人来,卞夫人都让出正座,自己还像从前那样伺候着,搞得虐待了她十几年的丁夫人都无地自容了。
  另外还有这样一段佳话,说的是曹操有一次得到了几对精美的耳环,让卞夫人先挑。卞夫人挑了中等的一对儿。曹操很奇怪,问她问什么?卞夫人说:“拿最好的是贪心,拿最差的是虚伪,所以拿中等的。”如此一件小事都要考虑这么多,可见卞夫人这么多年的日子都是怎么过的。
  最让笔者感佩的是卞夫人对弟弟卞秉的照顾。卞夫人伤感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每每见到穷苦的老人都要赠与财物,而这些钱都是她平时勤俭节约积攒下的。对陌生人的移情效应尚且如此,对唯一的弟弟自然是更加疼爱。然而时代不允许,当时人们普遍对东汉的外戚干政深恶痛绝深以为戒,以至于卞秉虽然多次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官职和财产却还不如那些军功比不上他的外人。卞夫人难得地向曹操开口为娘家人争取利益,曹操只让她私下里接济卞秉一些财物,坚决不肯给小舅子升官。卞夫人选择了点到为止,再也没有提起此事。终曹操一生,卞秉都只能这么委屈地过活。
  笔者愿意浓墨重彩的描绘卞夫人的形象并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智慧或者说心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她既精明无比又富有人情味儿,他始终维持着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平衡,善于拿捏自身利益与他人感受之间的尺度。
  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马超、韩遂。卞夫人随军途中患病,病情严重得连洛阳城都不能回,只好留在了孟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曹操的这次西征异常凶险(详见拙作《关张马黄赵列传》),52岁的卞夫人的担心56岁的老伴儿又无能为力,茶饭不思,辗转反侧,夜夜流泪。
  笔者认为,自从曹冲在公元208年去世,卞夫人的地位就已经无可撼动了,这把年纪有这样的表现只能是出于真情流露。甄姬听说婆婆病重马上表示要前去照料。曹丕不让她去并让下人骗她说卞夫人的病已经好了。甄姬不信,说:“夫人在家,老毛病常犯,现在怎么好的这么快?你一定是在安慰我!”于是更加担心。之后卞夫人回信说身体已经恢复,甄姬才开心起来。
  鉴于甄姬命中的克星郭女王此时还没有来到曹丕的身边,甄姬又处在28岁的颜值巅峰。曹丕不让老婆去照顾老娘的原因,姑且认为他是一天都离不开这个漂亮媳妇儿吧。
  公元212年正月,曹家大军回到邺城。甄姬前去迎接,见到婆婆悲喜交加,周围的人都备受感动。卞夫人见甄姬这么关心自己,也忍不住流泪。称赞她真是孝顺的媳妇儿。
  笔者无从判断甄姬的这次表现是按照儿媳妇行为规范的做作还是出于前后两任婆婆的对比而对卞夫人确实有着深厚的感情。史官记录此事是为了歌颂这对婆媳关系的融洽,笔者则发现了一处蹊跷——既然婆媳关系好成这样,八年之后曹丕称帝,甄姬没有当上皇后,卞夫人为什么不说话?九年之后,甄姬被曹丕赐死,卞夫人又为什么不说话?要知道曹洪下狱论死时,卞夫人可是既强势又迂回地挽救了曹洪的。她如果想救,一定有她的办法。这对婆媳之间的关系到底在什么时候出现了裂痕呢?
  这就要说到那段著名的叔嫂绯闻了。
  关于曹植与甄姬之间的绯闻,最早的记载见于唐代李善为《昭明文选》所做的注解当中。一个唐朝人揭露的三国八卦确实也没啥公信力,但《魏书》里的一段记载却为这段八卦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公元216年,曹操征孙权。卞夫人、曹丕以及甄姬的一双儿女都随军出征。甄姬因病留在邺城,在邺城主持工作的人正是曹植。
  公元217年九月,大军返回。卞夫人见甄姬气色特别好(史书原文是“颜色丰盈”),奇怪地问道:“你跟两个孩子分离这么久,难道不挂念吗?为什么气色会这么好呢?”甄姬笑着回答说:“孩子们跟着您,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从表面上看,这是婆媳关系融洽的又一证明。但稍微仔细一想,儿行千里母担忧,就算再信赖婆婆,不担心也就罢了,怎么还能容光焕发?再看看《三国志》记载的这两年都发生了什么。
  第一、曹植酒后飙车,在帝王举行典礼时才能行走的禁道上驰骋游乐,曹操震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曹植日渐失去父亲的信任和宠爱。
  第二、曹操晋封魏王,经过一番考量决定立曹丕为魏王世子。众人向卞夫人祝贺,请她发红包,卞夫人说:“曹丕被立为继承人是因为居长的缘故,我作为母亲,在教育儿子方面不犯错误就不错了,我们母子没有什么功劳,有什么值得发红包的呢?”曹操听说后相当满意,他高度赞扬自己的老婆:“愤怒时不改变仪态,喜悦时不丧失礼节,真是太难得了。”表扬归表扬,卞夫人被封为魏王王后却要等到公元219年。仔细咀嚼一下,总觉得这对夫妻的话都有那么点儿不对味儿。
  第三、郭女王来到了曹丕的身边,她年轻漂亮又有谋略,在曹丕夺嫡的过程中出力不少,地位一路飙升,甄姬则一天比一天失宠。
  笔者并不认为曹植与甄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但重要的不是他们俩有什么,而是别人很容易认为他们俩有什么。
  曹植为什么酒后飙车得那么开心?甄姬为什么离开了儿女和丈夫反倒更加漂亮?为什么叔嫂二人这次留守邺城的结果是双双失宠?
  当人们既可以做出纯洁的解释也可以做出不堪的解释时,流言的威力就开始展现了。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人们在流言的魔爪面前是束手无策的,因为一切都在暗处,你无法解释,也无处发力。
  甄姬也许是女性行为规范读得太多了,面对婆婆的质疑,她想都没想就说出了那个貌似完美实则完全不符合人性的答案。换一个俗气一点的女人,直接说找到一种新的护肤品不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吗?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魏王爵位,卞王后升格为王太后。不久曹丕篡汉,魏王太后升格为大魏皇太后。
  甄姬没有得到本应属于她的王后和皇后封号。
  曹植在卞太后的保护和七步成诗的机智下死里逃生。
  公元221年,甄姬写下闺怨诗《塘上行》,全文如下: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笔者水平有限,冒昧地翻译一下:
  蒲草啊长满了水池,叶子啊隐约相间。
  正如你的宽厚正直,谁也不如我熟知。
  流言啊能融化金子,你也就离我而去。
  回想你离去的样子,独自品尝苦与悲。
  想起夫君你的神情,心脾如同打了结。
  想起你糟糕的心情,我夜夜不能入睡。
  不要有了身份地位,就抛下糟糠之妻。
  不要以为鱼肉多了,就弃置大葱和薤。
  不要以为麻枲多了,就撇下菅草蒯草。
  出去为什么又回来,回来了又想出去。
  边疆的风让人伤感,吹在树上好凄凉!
  以后要让自己快乐,好好地活下去啊。
  请读者朋友不要因为笔者粗俗的翻译而小看了甄姬的文采,汉末三国有诗篇传世的女性除了蔡文姬也就是甄姬了。当年陈阿娇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没能挽回汉武大帝的心,甄姬的这首诗则直接要了她的命。甄姬不明白,一个男人不再爱他的女人绝不是靠文采就能挽回的。何况曹丕对诗歌的兴趣主要是为了迎合老爹的口味,曹植对诗歌才是真爱。甄姬写诗的举动至少证明了,她和小叔子之间如果深入交流过,确实是能找到很多共同语言的。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甄宓机械地学习书本,不懂得结合实际揣摩人心的结果是在38岁这一年被赐死,并且以糠塞口,披发覆面。她在后世的巨大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曹植《洛神赋》中所描绘的那个“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女神的猜想。
  公元223年,一代名将曹彰在拜见皇兄之后暴亡,卞太后的小儿子曹熊很早就夭亡,如今再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经够不幸。何况曹彰的突然死亡,曹丕有重大嫌疑。卞太后无疑是三国最为尊贵的女人,也无疑是是三国最悲哀的母亲。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甄姬被她的儿子追封为皇后。卞太后升格为太皇太后。要说太皇太后对曹丕之死一点也不难过倒也不至于,可从史书上我们真的很难发现曹丕干过什么让她母亲欣慰的事情。就连约定俗成的的给外祖父外祖母追封爵位的事情,曹丕竟然因为陈群几句轻飘飘的反对意见就作罢了。卞秉一直坚定地支持曹丕这个大外甥,可曹丕却直到舅舅不久于人世时才给他加官进爵……
  公元230年,太皇太后卞氏病重期间总算看到了自己的父母被追封爵位的一天,最终71岁高龄含笑九泉。她硕果仅存的儿子曹植为她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文采的悼词。在她身后卞氏一族又出现了两位皇后,成为三国出产皇后最多的家族。
  她经历了大半部汉末三国的历史,征服并留住了天底下最雄伟也最多情的男人的心,生下并保护了天底下最有才华也最遭猜忌的才子,她让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娘家一步登天,她几近完美地找到了婆家与娘家利益的黄金分割点。
  这个女人的精彩,比起貂蝉、二乔、月英、尚香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如何?
  这个女人的智慧,比起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贾诩这样天下闻名的智士如何?
  真实的历史其实比虚构的情节更有看头儿,只是很多时候,书写历史的人不能把话说得太直白,只能留下线索让我们去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