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她比我奶奶就小六岁!你们端起饭碗前,大声念出来,是朕的恩赐


小说: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作者:萧蓝衣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u.com/book/180643/ 为您提供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他走了。”
  “朝堂上没有外人。”
  “朕跟你们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你们辛辛苦苦读圣贤书,走的科举之路,为了什么啊?”
  “为了权力!为了能站在这里!”
  “可这些是谁给你们的?”
  “是朕!是皇帝!”
  “伱们不要端起碗说真香,放下碗就骂娘!”
  “孔圣人,乃华夏伟人,汉人脊梁,儒教先师,值得世代香火!”
  “但孔家人不配!”
  “这大明,是朕的祖宗打下来的,这江山,是朕的!”
  “治理江山的,是你们!”
  “给朝堂纳税的,是百姓!”
  “若说功劳,朕、你们、百姓都有功劳。”
  “偏偏孔家没有,无非是仗着先祖遗泽罢了!”
  “朕知道,孔家代表着正朔,可大明立国将近百年,深入人心,万民臣服,朕就是正朔,还需要人证明吗?”
  “孔圣人的遗泽,给了他们千年的富贵,该知足了。”
  “以后的富贵,该自己拼搏争取了。”
  “他们想从大明得到富贵,便要为大明做些贡献。”
  “天子尚能守国门,他们算什么?朕让他们去守国门,那是看得起他们!给他们立功的机会!”
  “立了功劳,朕不吝惜赏赐!犯了错,就该惩治!”
  “若是你们还有人拎不清,就别在这站着了,去辽东种田去,供养你心中的主子。”
  朱祁钰目光如刀。
  “臣等不敢。”百官叩拜。
  “那些士子,犯了错便要承担责任。”
  “若有你们的家人,那便认了吧,生出这等不孝子,直接打死了便是。”
  “若家里还有人读傻了书,你们趁早掐死,别放出来。”
  “京外的事,自然有人操持,尔等无须担心。”
  “朕想做什么,谁也拦不住!”
  “以后你们吃饭的时候,端起饭碗之前,大声念三遍,你们端的是朕的饭碗!是朕赐给你们吃食!赐你们权力!”
  “你们心中的主子,只能、只有朕一个!”
  “若没有大明,你们现在还身着胡衣,向着胡狗摇尾乞怜呢!”
  “若没有朕,你们都还跟野狗抢食呢。”
  “都拎清楚了。”
  “朕迁居孔氏,是为了大明,不是为了朕的私欲。”
  “朕也想安安稳稳当个皇帝,眼不见为净,反正山东那么远,朕也看不到,朕也想留个好名声,让后世奉为圣君、贤君。”
  “但是,朕的江山得传下去啊,大明国祚得传承啊。”
  “朕不做,谁来做啊?”
  “朕不背负骂名,谁来背负?”
  “朕不怕骂名、也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只要江山好了,让老百姓能吃饱饭,国泰民安,朕就知足了!”
  “哪怕后世,朕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和历朝历代的昏君并列,朕也无怨无悔。”
  “诸卿,扪心自问,朕做的哪件事,为的是自己的私欲?”
  “没有!”
  “朕敢对着列祖列宗发誓,朕所做的,都是为大明好的事!为国祚传承的大好事!”
  “朕不是诉苦,是跟诸卿说说心里话。”
  “大明好了,朕才好,诸卿才好,要分清楚主次、分清楚矛盾,别被眼前那点蝇头小利给蒙蔽了。”
  “都是在金銮殿上的朝臣,都是人精,朕就叮嘱一句,凡事多动动脑子,脑子长在脖子上,不是顶着玩的,是让你思考的!”
  “罢了,都起来吧。”
  朱祁钰长叹口气,意兴阑珊。
  做事的皇帝,多为昏君暴君;而垂拱而治的,必是千古贤君。
  奉天殿上气氛诡异。
  “接着议事。”
  朱祁钰道:“昨天朕和耿九畴商议了,由内帑出钱,购买桑树苗、蚕苗、果树苗,送给京畿百姓,再要将京畿荒田收拢起来,暂时做皇庄,种植些棉花,空地则种树……”
  “陛下,此皇庄,是以前的皇庄吗?”白圭刚刚上任,直言不讳地问。
  “朕打算招流民,先种一年,明年便将土地分给他们,朕之前就说过了,皇家不设皇庄。”
  朱祁钰道:“永乐朝设皇庄,一是为了封赏功臣;二是为了收拢撂荒的良田。”
  “朕没有农庄,确实没法封赏功臣。”
  “甚至,朕赐的爵位,都没赐下土地,因为朕手里没有,倘若赐下土地,就是强占百姓的土地,把好好的百姓逼成佃户,朕不愿意这样做。”
  “所以呢,朕打算在漠北划分牧场,分封给功臣。”
  “一来,有利于京师控制漠北,不让其自立。”
  “二来,朕确实没有土地可分了。”
  百官狂翻白眼,您绝对是最抠儿的皇帝,没有之一。
  “但是。”
  朱祁钰话锋一转:“未来,朕会将皇家商行的股份,分给有爵位的功臣。”
  “你们还别小瞧皇家商行,有朕撑腰,你们想想,这商行前景如何?”
  “再过一段日子,天下商贾也要入京了。”
  “京中商业繁荣起来,指日可待。”
  “罢了,朕不多说,你们自己品鉴吧。”
  朱祁钰说话半截。
  勋臣们都百爪挠心,皇帝真能给他们好处?
  又觉得不太现实,皇帝多抠儿啊,好处肯给,但得用功劳换。
  “陛下打算从哪里采购桑苗?”朱英身材魁梧,声音很有磁性。
  “朱侍郎有什么意见?”
  “回禀陛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微臣担心,从外地引进的桑苗,未必适合京畿水土。”朱英如实道。
  “朕还真没想到此节。”
  朱祁钰道:“正好,此事便由你们农业局负责,用多少钱,向内帑报账,内帑出。”
  “微臣领旨。”
  朱英又道:“陛下,微臣以为只种桑树未免有些单调,也可在京师道路上,栽种一些杨树、槐树、柳树等等,不许百姓砍伐。”
  “这个提议好,不止在京中街道上种。”
  “去城外也种上,京中此类树木繁多,栽种方便,用不了多少钱,经济实惠。”
  “这次不加夫役给百姓,中枢出钱,栽种一棵树,便给一个铜板。”
  “算朕这个皇帝,给京畿百姓一点好处。”
  朱祁钰好不容易出血了。
  “陛下圣明!”朱英跪拜。
  “朱英,农业局缺人,去举人里面挑,农业局主要和农业打交道,用不上进士那般高深的学问,用举人绰绰有余。”
  朱祁钰道:“国朝养士百年,举人层出不穷,不上不下的。”
  “也省着他们在家里闲得蛋疼,满嘴胡说,给家里惹是生非。”
  “就去农业局,为朝堂效一份力。”
  朱祁钰让人纪录下来。
  “陛下,举人尚且要考进士,微臣担心举人未必愿意入民间做些苦活。”朱英先诉苦。
  “哼,他们还以为自己多高贵呢?”
  朱祁钰冷笑:“随便挑,看上谁直接招来,不同意就褫夺举人功名,回家种田去,在农业局里不听使唤的,朕派个太监驻守,直接杖责,不听话的就打!打死为止!”
  朝堂百官一阵牙碜,宦官干政,是王朝大害!
  不过,也都看出来皇帝对农业局的重视。
  “陛下,农业乃国朝之根本,任何疏忽都不准有!”
  耿九畴走上一步道:“打若不管用,便拿刀杀!”
  “准了!”
  “陛下,俸禄如何算?”耿九畴又问。
  朱祁钰皱眉:“为国朝办事,却处处想着钱,读的什么圣贤书啊?”
  百官万分尴尬。
  您刚说完,读书是为了攫取权力,到花钱的时候,您又耍赖了。
  您就抠门吧。
  “若不给俸禄,这些举人指不定心里怎么骂朕呢?骂了也就骂了。”
  “他们说不定会强抢百姓家资,或者贪污、破坏树苗,给朕找不痛快。”
  “这才是人心。”
  朱祁钰叹了口气:“钱得给啊,但该给多少呢?”
  “陛下,要不就按照从九品给吧。”耿九畴小声道。
  “又是一笔开支。”
  朱祁钰有点心疼了:“给发宝钞吧。”
  您还不如说不给呢!
  宝钞擦屁股都嫌硬,发下去还不如不发呢。
  “再加点米粮,填饱肚子就好了。”
  “区区举人,给他们条活路,已经算是天恩浩荡了!”
  “再挑三拣四的,直接处死了干净!”
  “天下什么都缺,就不缺读书人!”
  朱祁钰不情愿道:“朱英,你盯死了,谁敢不卖力、中饱私囊者,一律剥皮揎草!”
  “宫中还有会这手艺的太监,朕派给你。”
  “剥皮揎草后,就放在农业局前。”
  “让人后继者看看,谁敢动朕的银子!”
  您是真不把举人的命,当成命啊!
  等举人杀光了,您是不是要对秀才动刀子啊?
  天下读书人招你惹你了,您总欺负他们!
  “招入农业局的举人,今年格外开个恩科。”朱祁钰又加了一句。
  您是把人心玩明白了。
  对举人来说,能多考一次进士,别说去农业局里当牛做马,就算让他们天天吃屎,都乐意。
  下了朝。
  朱祁钰闭目冥思。
  青.楼该营业了。
  他将官邸,打通了几座,弄几个大型娱乐场所,顺便还引了一条水进去,歌台舞榭,游船飘荡,什么都有。
  原来青.楼,幕后是朝中权贵。
  现在,直接是皇帝。
  该做什么做什么,一切照旧,又增加了新的娱乐项目。
  他把宫中的戏班子,都丢了进去。
  白养着也是白养着,不如进去赚钱,他也不爱看戏,养着费钱。
  宫中养着的珍贵野兽,也都放进去,宫中养着还费钱,不如放给百姓看看,收个门票钱。
  他实在没什么娱乐细胞,想的办法也都没什么意趣。
  反倒放权给老鸨们,她们真的让朱祁钰开了眼界,自己那点玩意,在人家眼里,那都是外行。
  她们那才叫专业,伺候人伺候到了极致。
  “许感,一共三家娱乐场,朕交给你一家。”
  朱祁钰道:“你该清楚,朕要知道什么。”
  “奴婢清楚!”许感跪在地上。
  “以后你就是这家娱乐场的幕后老板。”
  “另外两家,一家送去东厂,一家送去锦衣卫。”
  “每年赚的钱,都要进内帑。”
  “朕会派计相盯着,不该动的钱,千万别动。”
  朱祁钰道:“都知监最近做的不错,再从太监中招一批人,扩大力量的同时,送去南京一批人。”
  “今年,最晚明年,朕要巡幸南京。”
  “舒良去了山西,金忠看上了江西,这南京,朕就交给你了。”
  许感眼睛一亮。
  他也听说,厂卫疯狂扩张,只有都知监,因为太监不方便出宫的缘故,势力仅限于宫中,他心里也着急。
  皇爷终于把他也放出去了。
  “奴婢谢皇爷再造之恩!”许感不停磕头。
  “南京,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大明有两个京城,南京更是太祖皇帝龙兴之地,那里的权贵也不少,并不好对付。”
  “你先从宫中入手。”
  “慢慢扩张势力,发展到了宫外,朕也允许你在南京招一批心腹,不必是太监,招些有本事的人。”
  “不着急,慢慢来吧。”
  朱祁钰叮嘱他几句,便让他下去了。
  厂卫发展太快了,缇骑拍马莫及,卢忠实在没什么本事。
  倒是逯杲在锦衣卫,有点浪费了。
  这个人可以信吗?
  朱祁钰举棋不定。
  “皇爷,陈祥到宫门外了。”冯孝来禀报。
  朱祁钰眼睛一亮:“快快请来。”
  没用多久,一个耄耋之年的老者,由太监搀扶着,慢慢走了进来。后面跟着陈诚的儿子。
  老远看见皇帝,就要跪下。
  他的牙齿都掉没了,经过一路的周折,精神状态并不好。
  “老爱卿请起!”朱祁钰快步下去,扶住他。
  陈诚看着皇帝,眼睛模糊,呜呜痛哭。
  “老臣拜见陛下,请问圣躬安!”陈诚含糊不清。
  “朕安!”
  朱祁钰抓住他的胳膊,拍拍他的手:“老大人啊,不远万里,朕把你请来,是要重开西域了!”
  陈诚不断点头:“老臣听说了,陛下要重开西域,所以老臣来了!”
  他说话有些吐字不清。
  跟他一起来的,是他小儿子陈洪,他帮忙翻译。
  陈诚有三个儿子,就剩下小儿子陈洪一个了,前面两个都走在他前面了,他今年九十一岁了。
  “朕跟你说,于谦在宣镇打了一场大胜仗,全歼瓦剌十万人!”
  “如今朕已经派范广出征,收复河套!整饬关西七卫!”
  “等河套到手,朕就要和哈密沟通,重开西域!”
  “若哈密那等小国不听话,朕就直接灭了他。”
  “所以呀,朕需要一个懂西域的人,告诉朕,西域到底是什么情况?”
  朱祁钰叹息道:“从宣宗朝放弃西域,已经太久了,这朝中之人,都已经忘记了,曾经西域的主宰是大明!”
  “煌煌大明,浩土万疆!”
  “朕要一点一点收回来!”
  陈诚激动地又要跪下,朱祁钰让他免跪。
  这老头千里跋涉来到了京城,万一因为折腾跪下,跪死了,可就白忙乎了。
  他让儿子陈洪,捧着一个匣子,从匣子中取出手稿,进献给皇帝。
  “您都写下来了?”朱祁钰让太监收下,手稿特别厚,是他隐居多年撰写的,尚未编纂成书。
  老头泪眼婆娑地点头:“西域,西域。”
  “从大汉开始,西域便是我汉人的附属国,历经魏晋隋唐,依旧是我汉家疆土!”
  “两宋羸弱,吃不下西域,但西域自古便是我汉家疆土!”
  “我汉人王朝,大唐的边境,是碎叶!”
  “陛下,是碎叶啊!斋桑泊,碎叶!”
  老头一口气说这么多,情绪激动,开始喘气,喘匀了气,又道:
  “老臣记得清楚,老臣第一次踏足西域的时候,他们看老臣的眼神,是那般的陌生啊。”
  “他们忘记了,忘记了,这片疆土的主人,那是我们啊!”
  “这是我们汉家的疆土!”
  “陛下,您可能不知道,他们长得,已经和我们不一样了,他们有自己的文明,有自己的文化,不认为是汉家人了,不再是汉家疆土,更不是汉家附属国了!他们忘了!”
  “但我们不能忘,那是祖宗之地!”
  “天幸有太宗皇帝,太宗皇帝带着大军,一次一次攻打,终于收回祖地,大明的旗帜,在西域飘扬。”
  “万国来朝,何其盛世啊!”
  “可到了先帝,先帝、先帝他竟把祖宗之土放弃了啊!”
  说到这里,陈诚嚎啕大哭:“放弃了啊,那是我们的先人埋骨的地方啊!是大明多少兵将,埋骨的地方啊!”
  “那些年,为了让西域归附,朝堂花了多少银子啊,太宗皇帝宁愿自己不吃不喝,也要重开西域!”
  “可、可……说放弃就放弃了呀!”
  “为什么要放弃啊!那都是肥沃的土壤啊,又是丝绸之路上,十分富庶啊,他们的日子,比大明百姓过得都好啊!”
  “说放弃就放弃了,一代人的心血啊!”
  陈诚哭到不行:“老臣不忿,就退隐隐居了,老臣只是一个小官,管不了啊!老臣恨啊,恨太宗皇帝天不假年,再给太宗皇帝十年阳寿,西域便是我汉家疆土了!”
  “十年,西域,不周山、碎叶……就、就回来了!”
  他忽然伸手,想抓住朱祁钰。
  朱祁钰伸出手,让他抓住,他的手掌十分有力,手不停在抖:“天幸有陛下,要重开西域啊!”
  “老臣不远千里来到京城,宁愿埋骨他乡,也要告诉陛下!”
  “告诉陛下!您听老臣说完!”
  “西域土地肥沃,可种粮食、可种棉花、可种很多作物,又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
  “咽喉要道,十分富庶,乃是宝地啊,是宝地!”
  “必须收回来,绝不可弃!”
  “不周山、碎叶,斋桑泊,我汉家疆土,都是沃土千里的宝地,陛下……”
  “求求你了陛下,收回来、收回来,那是汉家疆土,是我们的!”
  “这是太宗意愿,是老臣那一代人的愿望,希望煌煌大明,如盛世大唐一般,开创天下盛世!”
  “蒙元尚且有十万里疆域,我大明灭蒙元,而为天下正统,太祖皇帝得皇位之正,古往今来,堪称第一。”
  “太宗皇帝靖难继位,想、想让煌煌大明,恢复蒙元之疆域,奈、奈何天不假年,尚未做完……”
  “陛下,太宗遗愿,在您手里,完成、完成……”
  “请把老臣的尸骨,埋在那里!”
  陈诚快要不行了。
  朱祁钰赶紧宣太医,但陈诚却死死抓着他的手,死死地看着他:“陛下,老臣这一生所学,都在这里,请您一定阅览。”
  “请您一定要收回西域,恢复祖宗之土,那里有英灵等着您呢……”
  “西域、西域……”
  “太宗皇帝、陛下,微臣看见您了,您等等微臣,微臣还要和您一起……打他娘的……痛快!痛快!”
  陈诚的手渐渐失去了重心,垂落在半空中。
  人已经没气了。
  朱祁钰垂泪。
  老人家千里跋涉,耗尽最后一口元气,就是想亲口告诉他,西域富庶,求他收复回来。
  太宗朝,多少军将,陨落在西域。
  先帝,却不顾这些,贪图享乐,放弃了祖宗之土。
  现如今,朕想收复辽东、重开西域,尚且如此之难,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太宗皇帝的雄心壮志呢?
  陈洪跪在地上,压抑着不敢哭出声。
  朱祁钰捏着书稿,慢慢转过头,背对着陈洪:“陈洪,你可有你父之志?”
  “有,但老臣没有能力!”陈洪哭着说。
  他今年也快六十岁了。
  又不懂外交,不会做官,不过一个老朽罢了。
  “罢了,将老大人尸体安置在京中吧。”
  朱祁钰道:“在墓碑上写着,永乐朝外交官!”
  他走出了勤政殿。
  老人家之心,让他久久难以平复。
  永乐朝,真的有一批忠贞之士啊。
  当年,陈诚坚持辞官,恐怕和宣德皇帝收紧战线有直接关系,他知道自己没了用武之地,便直接辞官归隐了。
  “派人去告诉太傅一声,劝太傅节哀。”
  朱祁钰有些担心胡濙的身体了:“传旨,令太医院,每五日,给朝中老臣检查一次身体,若有病症,立刻禀报上来,令老臣善加调理,知情不报者,斩立决。”
  这些老臣啊,死一个便可惜一个啊。
  他们的人生,都是活历史,都该把经验写下来,传给后人。
  “去翰林院,挑几个字好看的,誊写二十份,传给阁部各一份。再勒令翰林院编纂成书,刊刻好了,放入藏书阁。”
  朱祁钰唏嘘。
  夜里,朱祁钰看着誊写过的手稿,陈诚详细记述了出使的过程,将当地的风土人情纪录详实,还夹杂着他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当地局势的分析。
  想来,当初太宗皇帝派他出使,也有刺探情报的意思,所以陈诚知道这么多。
  “可惜了,若再能活几个月该多好,将他所知所学,传承下来。”
  朱祁钰放下书稿,闭上眼睛。
  过了几天。
  孔弘绪大婚,由宗人府操办,新娘子从宫中接出来的,给足了衍圣公面子。
  他并不知道,闻听项司宝大婚,朱见深求神拜佛,感谢了好几天,终于把这位姑奶奶送走了,他看了眼紫青紫青的大腿里子,泪如雨下,终于熬出头了。
  孔弘绪看着高挑的身段,心里也是庆幸的。
  从那天下朝之后,他四处打听,也没打听出来这位宫中司宝是谁,但陛下亲口说了,是太后的贴心人。
  他知道,大婚之后,就能离开这该死的京城了。
  繁重的礼节过去。
  终于能进入洞房了,他孔弘绪是有经验人士,他家里的丫鬟被打死三四个了。
  掀起盖头!
  孔弘绪板着脸,维持威严,夫为妻纲。
  可刚撩开一点,威严直接崩了,化作一声惨叫:“鬼啊!”
  项司宝涂着红嘴唇,胭脂涂了一脸,在昏黄的灯光下,忽然一亮相,把孔弘绪吓得摔倒在地上。
  “叫什么叫!给姑奶奶回来!”
  项司宝扯掉盖头,抓住他的腿,把他拖回来,近距离打量孔弘绪的脸。
  孔弘绪也近距离看见了项司宝的脸,真是鬼啊,吓得哇哇大哭。
  “憋回去!”项司宝指着他。
  他很讨厌孩子。
  陛下让他去东宫伺候太子,太子那个小屁孩,人小鬼大,有八百个心眼子。
  结果,她离开东宫,又嫁给这样一个小屁孩,看着就心烦。
  不过,她已经人老珠黄了,能嫁给衍圣公做嫡妻,绝对是陛下天恩浩荡。
  孔弘绪看着那张鬼脸,吓得不敢哭了。
  “你、你真是人?”孔弘绪小心翼翼问。
  “废话,伺候姑奶奶卸了头饰!”项司宝坐回去,让他帮忙。
  孔弘绪有点害怕。
  “快点!磨磨蹭蹭的!”项司宝忽然一吼,孔弘绪刚爬起来,又吓得摔倒在地上。
  “娘子……”孔弘绪想说,你能不能温柔一点。
  家中伺候他的婢女丫鬟很多,都是温婉可人的,头一次见到母大虫的类型,多少有点兴趣。
  “谁是你娘子,麻溜儿的!”
  项司宝虎着脸:“要不是陛下逼姑奶奶嫁给你,姑奶奶能嫁给你?你算个什么东西!”
  孔弘绪想说自己是衍圣公。
  “哼,太子想娶姑奶奶,都是做梦!”项司宝冷笑。
  太子?
  您这尊容能当太子妃?
  太子也太生冷不忌了吧。
  孔弘绪都不敢看她,那张脸跟鬼一样,他也不会卸女人的头饰啊,越弄越乱。
  嘭!
  项司宝忽然给他一拳:“废物,连伺候姑奶奶都不会!要你有什么用?”
  孔弘绪强忍着眼泪,我堂堂衍圣公,读的是圣贤书,明的是圣贤之礼,怎么会懂这些女人用的玩意儿呢!
  项司宝无奈自己卸,妆发太重,卸下来之后,活动活动颈部。
  “过来。”项司宝见孔弘绪在一旁杵着,像根木头一样,气就不打一处来。
  孔弘绪莫名一抖,眼泪都快出来了。
  “姑奶奶不想再说第二遍!”项司宝冷哼。
  孔弘绪才慢慢过来。
  啪!
  项司宝扬手一个耳光,把孔弘绪给打蒙了。
  叫我过来,就是打我?
  “下次再磨磨蹭蹭的,就家法伺候!”
  项司宝冷冰冰地看着他:“跪这,伺候姑奶奶脱鞋。”
  “我……”孔弘绪指了指自己,我是衍圣公啊,怎么可能给女人脱鞋?颜面何存?
  啪!
  一个响亮的耳光,直接教他做人。
  孔弘绪跟个受气包一样跪在地上,他生来就有人伺候,什么都不会,根本不会脱鞋。
  嘭!
  项司宝一脚把他踹趴下:“什么都不会的废物,姑奶奶嫁给你有什么用?”
  孔弘绪想叫人,把这个泼妇,吊起来打!
  “你动姑奶奶一下,试试?”
  项司宝冷笑:“姑奶奶小的时候,就伺候太后娘娘,陛下是姑奶奶看着长大的。”
  “叫,都叫进来,姑奶奶看看,你敢怎么样?”
  “今夜,你打了姑奶奶,明天一早,姑奶奶就去宫中哭诉,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连带着你们孔家吃瓜落儿!”
  孔弘绪都懵了,从小伺候太后,那她多大了?
  我奶奶今年多大来着?
  皇帝选个老太太做他媳妇?
  这传出去,他孔家颜面何存啊!
  “姑奶奶从宫中带来四个姑姑,你给她们伺候好了,姑奶奶可告诉你,这些都是宫里的人,你要是稍微怠慢,保管你吃不了兜着走!”
  项司宝躺下:“姑奶奶睡觉,你,跪这,守着姑奶奶。”
  “凭什么啊?”孔弘绪忍不了。
  “哼,姑奶奶在东宫伺候太子的时候,让太子跪着,太子也得乖乖跪着,你要是敢不跪,大可以出去。”
  孔弘绪打了个激灵,太子,竟给这女人跪下?
  天家纲常何在?
  “信不信由你,你若不听话,明日姑奶奶就回宫中哭诉,陛下自然为我做主,哼……”
  项司宝冷笑:“不许吹灯,姑奶奶不喜欢黑漆漆的。”
  我不想看到你这张鬼脸啊!
  孔弘绪磨磨蹭蹭过来,跪在了床头。
  鼻子抽了一抽,忍不住哭了起来。
  他睡觉的,也有小厮在床头守着,却没想到,有一天,他也得干这活儿!
  好,等离了京城,看本公怎么炮制你个母大虫!
  “嘟囔什么呢?伺候人都不会伺候!废物一个!”
  项司宝睁开眼睛:“给姑奶奶唱个小曲儿。”
  “唱曲儿?”
  孔弘绪大怒:“那是伶人伎子才做的事,本公堂堂衍圣公,千载世家,岂能做那种腌臜事呢?”
  啪!
  孔弘绪话没说完,项司宝翻身起来,兜头一个耳光,抽在他脸上。
  “姑奶奶想听,太子也得唱着,哄着姑奶奶,你算个什么东西!什么衍圣公,姑奶奶都没听过!”
  项司宝虎着脸:“以后别整那些文绉绉的酸词儿,姑奶奶听不懂!”
  “你、你有辱斯文!”
  啪!
  又一个耳光落下!
  孔弘绪都被扇几个耳光了!
  爷爷,我想你了!
  这衍圣公,我不想做了,我就想做一个纨绔子弟,快快乐乐的提笼架鸟斗蛐蛐,看看弟弟,现在就在胭脂里打滚呢,好羡慕啊。
  “还说不说酸词儿了?”项司宝冷冰冰地看着他。
  孔弘绪摇了摇头:“不、不说了。”
  “叫我什么?”
  “姑奶奶,我错了。”孔弘绪服了,脸蛋太疼了。
  他就想快点离开京城,离开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到时候好好炮制这个母大虫。
  “你怎么想的,姑奶奶一清二楚。”
  “以为出了京城,就能炮制姑奶奶?”
  “姥姥!”
  “去了四平城,当姑奶奶不知道?那是辽东镇,十万大军在侧,你敢对姑奶奶不敬,姑奶奶就召集大军,打死你!”
  项司宝冷笑:“不信你试试!惹得姑奶奶不快,把密奏送到京城,你们孔家都得玩完!”
  就是说,没希望报仇了呗?
  后半生都被这母大虫支配?
  孔弘绪泪如雨下。
  他算明白了,皇帝为什么拆了他和李氏的婚姻,肯定是这母大虫嫁不出去,皇帝心烦,所以安排给他,好好折磨他,让他乖乖听话。
  皇帝的心啊,太毒了!
  我才十岁啊,救救宝宝吧!
  “憋回去,姑奶奶最讨厌男人哭,哭个什么劲?”
  孔弘绪抽搐几下,收了眼泪,可怜巴巴地看着项司宝,求求你,别折磨我了。
  可项司宝常年和太子斗,这招早就看透了。
  “姑奶奶看你就是个娘们,哭哭啼啼的,还什么衍圣公?姑奶奶就知道戏台上的关公。”
  项司宝勾勾手指,让他把脸凑过来。
  啪!
  又打他一个耳光,项司宝才躺下:“唱曲儿吧。”
  又打我!
  让孔弘绪读三字经还行,唱曲儿,他真不会啊。
  “太子爷都会,你有什么不会的?唱!”
  又是太子?
  太子跟你有仇,还是咋的?为什么你总折磨人家呢!
  孔弘绪实在没辙了,只能唱三字经。
  “别唱了,狗叫都比你唱的好听,明天开始学。”
  项司宝翻过身去:“以后别学什么经义了,没什么用,就学唱戏,姑奶奶爱听。”
  读圣贤书没用?您可这敢说啊!
  孔弘绪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抽了抽鼻子,宝宝心里苦啊。
  第三天回门。
  项司宝带着孔弘绪,回宫谢恩。
  先拜见了太后,又来乾清宫拜见了皇帝。
  项司宝长得也不错,就是年龄大了些,牵着孔弘绪,酷似祖孙,不伦不类。
  “衍圣公,朕给你挑的媳妇如何?”朱祁钰问他。
  孔弘绪想到被支配的恐惧,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咬着牙说:“谢陛下天恩,赐佳女为伴。”
  “嗯,项司宝在宫中乃是太后的左膀右臂,又是和朕亲近,朕是知道她的人品的,所以将此等佳女下嫁给你,你可要格外珍惜啊。”
  那陛下为何不纳了呢?
  孔弘绪很想问问,她比我奶奶才小了六岁啊!
  我才十岁啊!陛下!
  我们中间差了四十岁啊!
  “皇爷谬赞了。”项司宝展颜一笑。
  “项氏,朕知道,你家里没有什么人,以后宫中就是你的娘家,太后和朕,便是你的亲人。”
  朱祁钰给她撑腰:“朕会册封你为一品夫人,位阶可匹配衍圣公,宫中的女官仍旧保留。”
  孔弘绪也听出来了,皇帝就是在偏项司宝。
  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我?
  “谢陛下天恩!”项司宝叩首。
  “贤伉俪暂且在京中小住,等朕圣旨,再行出京。”朱祁钰又交代几句,才打发出去。
  看着他们的背影,朱祁钰忍俊不禁。
  看孔弘绪的小脸,就知道没少遭罪,项司宝对付孩子有一套。
  听说东宫中,弹冠相庆,太子激动的在地上打滚。
  可怜了,衍圣公。
  “皇爷,锦衣卫传来,天师道天师张元吉出了江西了。”冯孝禀报。
  朱祁钰瞳孔一缩。
  京中有人给天师道传递消息啊!
  如今,京畿恢复了平静,庙观也再度繁荣起来,巡捕营正常卖香。
  经历了强征庙观粮食,如今庙观都老实了许多。
  但是,借的粮食,到现在也没还。
  巡捕营又大肆索税,僧道怨声载道,对朝政多有不满,厂卫每日都有密奏呈上来,朱祁钰了如指掌。
  “风雨欲来啊。”
  朱祁钰嘴角翘起:“商贾到京的多少了?”
  “才上百家,皇爷,据奴婢所知,来的多是旁支,没带多少资产入京。”冯孝禀报。
  “预料之中,朕的圣旨,在京外,差不多就是一团废纸!”
  朱祁钰叹了口气:“让他们在京中做生意吧,别吓到他们,有时候也要忍一忍的。”
  “藩王来几个了?”朱祁钰又问。
  冯孝尴尬道:“皇爷,一个没来,倒是江西、湖广诸王,上了奏章,说身体不适,不能长途奔波。”
  “朕的亲戚们啊,看着精明,实际上个个都不聪明,连借口都是一样的。”
  朱祁钰笑道:“告诉驸马们,加快速度,端午快到了。”
  “奴婢遵旨。”冯孝觉得并不乐观,藩王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说来京中,便来京中呢?
  ……
  出了宫,孔弘绪缩在马车一角,含着眼泪。
  两个姑姑伺候着项司宝。
  她照着镜子,看着自己老去的容颜:“姑奶奶,美吗?”
  您自己不知道吗?
  您就比我奶奶小六岁!
  孔弘绪心里苦啊,必须得纳一房小妾,洗洗眼睛。
  “姑奶奶芳华犹在,你却瘦弱如鸡。”项司宝叹了口气。
  您还瞧不起我呢?这镜子算是白照了!
  孔弘绪撇撇嘴,不想说话。
  铜镜中,照到了孔弘绪的表情,项司宝收敛了笑容,勾勾手指:“滚过来。”
  我是你养的狗不成?
  但孔弘绪身体很老实,乖乖爬过来。
  啪!
  项司宝狠狠一个耳光扇在他的脸上。
  “我又哪错了?”孔弘绪满脸委屈。
  “刚才是什么表情?若你在宫中伺候,早就被赐死了!”
  项司宝冷笑:“姑奶奶自幼便在宫中伺候,最会察言观色,你那点伎俩,姑奶奶门清。”
  脸疼,不想说话。
  但项司宝却轻轻揉了揉他的脸:“你也是衍圣公,是姑奶奶的夫婿,不能总打你的脸,让你在外面没面子。”
  孔弘绪瞪大了眼睛,你要善待我了?是我感动了上天吗?
  “啊!”转瞬,孔弘绪惨叫一声,差点没蹦起来。
  项司宝掐他大腿里子!
  使劲拧啊!
  比打一个耳光疼太多了!
  关键,掐完之后,走路不对劲,更惹得旁人笑话。
  进了衍圣公府,孔弘绪就想找个角落,大哭一场。
  “滚过来,伺候着。”
  项司宝一句话,就把孔弘绪搞到破防。
  “不愿意也可以,姑奶奶这就进宫……”
  “姑奶奶,我愿意。”孔弘绪赶紧跑过来。
  进了房门,就传来孔弘绪的惨叫声。
  “让你不愿意!不知道想伺候姑奶奶的人,能从午门派到城外去,你算个什么东西!”
  “皇爷给你机会,让你伺候姑奶奶!”
  “那是皇恩浩荡!”
  “你还敢不谢恩?”
  鸡飞狗跳的衍圣公府。
  消息传入宫中,朱祁钰忍俊不禁。
  就知道项司宝善治孩子,没想到,把衍圣公治得服服帖帖的。
  等去了辽东,孔家也该消停些了。
  “终于处理完了!”
  天色擦黑,朱祁钰站起来抻个懒腰,让人把奏疏搬回军机处,让军机处盖印。
  “去承乾宫用膳吧,不用御辇,走一走。”
  朱祁钰背着手,进入后宫。
  如今天气渐热,他也换上了单衣,慢慢走,慢慢琢磨着事。
  方才,于谦密奏传来,他刚刚抵达山东。
  据他所说,王越失踪了。
  今天有加更,明天起床看噢!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