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稻谷和大公鸡


小说: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作者:海螺的曹阿蛮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u.com/book/184164/ 为您提供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如果陈国华有一个空间这样的金手指,那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了。
  可惜,他并没有。
  因此,就必须想办法解决关于粮食存放期限的问题。
  那么稻谷这样的东西,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了。
  稻谷即便是存放三年,那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虽说稻谷麻烦了一些,到时候需要碾米,会非常麻烦。
  但碾米的工具,陈国华可以完美解决,到时候直接放在马家坟那边就可以了。
  再不济,想办法搞来石磨,手动碾米。
  或者自己搞一台电动碾米机器,再解决噪音的问题,也就差不多可以了。
  唔!
  方法总比困难多!
  具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到时候再说吧。
  反正从明年开始,未来几年都会缺粮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哦,你想要稻谷?你要多少?”
  二道贩子袁永新闻言,顿时来了兴趣。
  在鸽子市两年多了,他也碰到过很多奇奇怪怪的客人和要求。
  但要求购买稻谷的人,还真没有。
  买稻谷多麻烦啊,还得自己去加工稻谷成小米才能吃。
  直接买米不好吗?
  “您能运来多少?”
  陈国华反问了一句,接着道:
  “我现在手里头没有那么多钱,您能往后每半个月给我运来一百斤稻谷吗?”
  一百斤稻谷可不算少了,一个月就是两百斤,十二个月的话,那就是两千四百斤呢。
  真要是有这些稻谷,那么陈国华四兄妹度过未来三年困难时期,把握就更大了。
  之所以要这么麻烦,也是因为现如今的地下室还没挖好。
  按照地下室的挖掘进度和大小,最起码也是五六月份才有可能完全挖掘出来。
  原因也很简单,除了保密之外,更多是地下的泥土,不好挖。
  特别是遇到石头的时候,难度系数更是瞬间拉满。
  因此,只能是一边挖地下室一边从外面采购木头,加固地下室空间了。
  同时一边从外面采购粮食,慢慢存放。
  如果一次性采购太多的粮食回来,那就很有可能会露馅。
  “半个月一百斤?那你总共要多少?”
  袁永新顿时眼冒蓝光,迫切问道。
  因为一旦达成交易,这就是稳定的利润来源啊。
  虽说每半个月才一百斤,并不算多,并且稻谷的价格也不如小米。
  但胜在稳定啊。
  “我现在暂时就需要六百斤吧。”
  陈国华想了想,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数字。
  从袁永新这边拿货六百斤,是一个测试,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他不可能一直跟对方交易,毕竟一旦对方一不小心露馅,导致同行的二道贩子举报,那就很容易出事。
  反正,陈国华宁愿麻烦一些,也不愿意出事。
  袁永新闻言,虽说内心有些失落,但还是蛮高兴地跟陈国华商量起了交易细节。
  确定在南锣鼓巷附近交易的具体地点、以及三天后的交易时间之后,陈国华这才离开了鸽子市。
  今天在鸽子市的收获,可不少。
  回家的时候,他的背着的箩筐里,已经很沉了。
  到家之后,三小只刚起床,正准备做早饭呢。
  “小月,把这些香菇拿去烤一烤,这些山榛子,唔,等下再处理吧。”
  陈国华吩咐了一下,吃过早餐,他又出门去了。
  买鸡!
  香菇已经买回来了,就还差一只老母鸡呢。
  趁着过年这样的时间,肯定要吃好啊。
  菜市场是没有卖老母鸡的,一般来说,只能去跟人家里问才行。
  在城里,也有不少家庭养鸡。
  割尾巴过后,每户人家最多只能养两只家禽,不能再多了。
  陈国华想要在城里买到鸡,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城里人养着的鸡,要么是家里有坐月子大肚婆的,要么就是有孩子,养的也是老母鸡,专门下蛋吃的。
  乡下才有可能买得到。
  所以陈国华直接乘坐公交车去了城外郊区,跑去人家农村那边购买。
  大过年的跑来买鸡,陈国华也是闲得蛋疼。
  好在今天是大年初二,很多人回娘家的日子。
  因此,陈国华很快就买到了一只大公鸡。
  老母鸡太贵了,相比较而言,还是大公鸡更有性价比。
  何况,别人也舍不得卖老母鸡啊。
  不过,就在陈国华拎着大公鸡,准备回城的时候。
  却刚好看到有人家门口,在晒柿饼!
  “老同志您好啊,新年好,您这个柿饼看着真漂亮,应该很甜吧?”
  陈国华问人的时候,才发现老人家屋门口有两颗光秃秃的树。
  这树,大概率就是柿子树吧?
  今天天气好,但柿饼的话,不应该是早就晒好了吗?
  怎么在大过年这个时间拿出来晒呢?
  “新年好,对,这柿饼可甜了。”
  那老大爷脸色黝黑,沟壑纵横,满是沧桑,但笑容却格外亲切。
  “小同志,你是从城里来的吗?”
  “对,今天早上在菜市场买了香菇,就想买只老母鸡....”
  陈国华笑呵呵地跟对方唠着嗑,还顺便再次掏出他自己的工作证给对方看。
  这年代的人,虽说淳朴真诚,但警惕性也不是一般的高。
  不过,他们也很容易信任别人。
  特别是这工作证拿出来之后,老大爷的笑容更加热情了。
  提及购买柿饼给自己妹妹吃的时候,陈国华能感觉到对方的热情,更多了。
  同时,还顺带多嘴问了一句,陈国华的家庭情况。
  得知陈国华四兄妹相依为命,老大爷还感慨了几句。
  在这个年代,类似陈国华这样的家庭,其实真不少。
  毕竟现在也才五八年,建国才第九年罢了。
  老大爷家的柿饼并不太多了,陈国华就买了十斤。
  估计是因为陈国华家困难,老大爷只收了一块钱,没多要。
  一毛钱一斤的柿饼,属实很便宜。
  其实现如今的水果零嘴等,都不便宜呢。
  遇到这样老实巴交的大爷,陈国华也挺感激的。
  临走前,他还是在他自己坐的地方,多留了一块钱。
  即便是两毛钱一斤的柿饼,也是陈国华赚了。
  在统购统销的年代,钱对于他来说,比较容易赚取到。
  相反,物资却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PS:今天周二,跪求追读,送我上四轮!感谢,今天中午还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