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稿酬和小人书


小说: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作者:海螺的曹阿蛮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u.com/book/184164/ 为您提供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九十八号院,中院陈家,地下室。
  陈国华站在地下室的空间,看着手里头依然飘着浓郁香味的油条,脸色欣喜不已。
  很明显,放置了一两天的油条,依然跟之前放进去的时候,一模一样。
  如此说来,他放进去的大米等东西,放进去是怎么样,拿出来还是怎么样。
  一句话,永不变质!
  这可真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呀。
  既然是好消息,那么接下来倒是可以稍微冒险一下,多收购一些大米、猪肉等等。
  并且不需要什么腊肉了,直接就是收购生猪肉。
  甚至,如果陈国华心狠一些,直接去城郊的生产队,采购几头大肥猪。
  拉到深山老林宰杀之后,直接装空间戒指里面,一切就妥当了。
  未来需要吃肉的时候,就简单多了。
  只不过,想要去城郊的农村采购大肥猪,这显然需要伪装一下。
  并且还需要什么介绍信、采购员证明等等之类的东西。
  唔,慢慢来吧。
  现在倒是不急,准备好钱财,到时候才好去收购大米、面粉、猪肉等物资。
  第二天,他回到厂里上班,半上午的时候,刘长安就过来通知了。
  稿费到账了!
  同时,刘科长有请!
  刘科长邀请自己干嘛呢?
  陈国华默然,只能跟着刘长安前往行政科。
  到达行政科的时候,陈国华注意到了一个现象,行政科也多了不少新面孔。
  并且跟设计部差不多,来的也都是女同志居多。
  “刘同志,你们行政科也增加了这么多人手啊?看来到时候我就可以解放了,不用再兼职翻译了。”
  听到他的笑声,刘长安连忙苦笑道:
  “陈大翻译,这肯定不行的”
  他还以为这是陈国华在试探呢,所以赶紧否认。
  何况,行政科又不是只有翻译这件事,北汽制造厂大大小小的事儿,都是他们行政科来搞掂的。
  未来可是六千多人的大工厂,事情简直不要太多。
  行政嘛,就是后勤大管家,什么事儿都需要他们协助。
  “这些新入职的同志,划归我们翻译组的就没有几人,而且国华你也知道,翻译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别说直接翻译了,能不能做好最基础的部分工作,都是一个大问题。
  双语之间的翻译,对两种语言的基础知识点、认知面、阅读量等有很大的关系。
  原时空,陈国华读大学期间,考完了专八,在翻译公司面试之后,只是实习了不到半个月,就逃之夭夭了。
  太难了。
  听到刘长安的话,陈国华笑了笑,没有继续搭话。
  正巧这会儿也刚好到了刘科长的办公室。
  办公室内,刘长佑正在忙着审阅文件,看到陈国华两人敲门进来,连忙微笑着抬头招呼。
  简单寒暄几句之后,刘长佑就直接说明了情况。
  “是这样的,小陈啊,我听说了你最近这小半年来的翻译文稿.”
  “质量非常高啊,之前给伱千字五元的翻译稿酬,已经配不上你的身份了”
  “所以我跟上级领导申请了,段书记也同意了,给你增加稿酬,从现在开始,你的稿酬就是千字八元了.”
  嘶!
  陈国华闻言,顿时感觉牙疼!
  虽说他现在挺缺钱的,因为家里存着的那两千两百块钱,其实是留给陈小月她们三姐妹的。
  三姐妹的安全感,很大部分都来自那些存款。
  并且他自己也知道,他有能力赚钱,所以没必要动用那笔钱。
  这个时代的人,不是后世的年轻人。
  一般情况下,轻易不会动用存款的。
  就算家里有钱,他们也会把钱存起来。
  因此这笔钱,陈国华就当没有,他会自己赚钱来买粮食这些。
  所以他需要钱,自然更希望自己的工资收入可以高一些。
  但,终究还是太高调了啊。
  脑子飞速转动,陈国华赶紧在大脑里的生物硬盘查询这个时代的稿酬资料。
  果不其然,很快就被他发现了一个事实。
  原时空的历史上,在五八年的七月,文化部就会颁布第一个正式统一的稿酬规定。
  虽说这个《关于文学和社会科学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只是一个草案,并且也只是在八月一号,仅在京城和魔都两地试运行。
  翻译稿酬跟现在的稿酬没什么两样。
  然而,到了十月份,却有人提倡降低稿酬收入。
  主要原因还是作家的稿费收入,太高了!
  很多人心里不平衡!
  比如陈国华,即便他按照千字三元的翻译稿酬,如果他全职翻译的话,一个月慢吞吞地翻译,也能完成三四万字的翻译。
  意味着,他一个月的收入也有一百二十元。
  相比普遍只有三四十元工资的普通人,一百二十元的薪资,也还是太高了。
  更何况,很多作家,类似夏可为这种青年,狠一点,两个月写一本四十万字的。
  即便按照著作稿酬最低标准,千字四元,收入也是一千六百元。
  贫富差距太大了。
  所以那些提议降低稿酬的作家,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也是害怕。
  因此才会主动提议降低稿酬收入。
  十月十号之后,稿酬便在原来基础上,再减百分之五十。
  即便如此,到了六零年的时候,版税制度还是被废除了。
  虽说版税这东西,跟陈国华没有关系,但也侧面说明了,这个时代对作家的偏爱。
  特别是五八年之前,作家绝对是小日子过得最舒服的一小撮人。
  也难怪会有夏可为这样的青年出现了。
  “领导,这也太多了,而且我觉得千字五元就已经很高了,您还在增加我的稿酬.”
  陈国华立马委婉地拒绝道。
  可是刘长佑却挥手打断道:
  “小陈啊,你得随大流,听从组织的安排呀”
  为了把陈国华绑上自己的战车,刘长佑也是豁出去了。
  何况,陈国华的能力值这个价!
  行政科也有几位资深翻译,如牧春花等人,她们的稿酬也都是千字八元呢。
  可她们的翻译质量,甚至还不如陈国华完美呢。
  所以,刘长佑这么说,也没错。
  听从组织的安排?
  陈国华默然,这老刘真的是很会劝说别人嘛。
  这句话,看似没什么威力,可就是变相的威胁啊。
  虽说陈国华不是很怕,毕竟他背后也是有人的。
  可有句话叫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尽管刘长佑绝对不是什么小鬼,但恶心人的时候,绝对可以给陈国华添堵的。
  还是与人为善吧。
  何况,不出几个月,稿酬就会降下来了。
  正好可以趁着这几个月,多赚点钱,存储粮食,完美!
  十多分钟后,陈国华从行政科离开,口袋里还多了上次的稿费。
  刘长佑直接按照千字八元的稿酬标准给的。
  反正这是单位的钱,并不是他自己的钱,当然不心疼了。
  总共是一万两千字,稿费是九十六元。
  除了这笔稿费之外,陈国华手里还多了四万字的文稿。
  那是新购置机器设备的说明书,有好几种设备,都是从外国进口而来的。
  这玩意儿可不是用人民币购买的,而是用粮食等东西置换的。
  虽说内地很少跟外国进行贸易,但不代表内地并没有外汇收入。
  华润公司等少数代表内地的企业,就在港岛等地驻扎。
  比如安全带的出口,便是华润公司作为中间商,进行协助出口给到那些外资企业的。
  设计部办公室,随着陈国华回来,孟小蝉她们围了上来。
  好奇地询问陈国华手里的文稿,这次又要翻译什么?
  对于这些好奇宝宝,陈国华很敷衍地聊了几句,然后就开始授课了。
  汽车专业知识基础大全,这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京城工业学院教授童光煦和任殿元两人编写的。
  这是专业的汽车技术基础书籍。
  当初劳崇光让他看的时候,他还满脸嫌弃。
  里面的知识,跟他所大脑生物硬盘里的汽车技术,相差十万八千里。
  不过他还是认认真真地翻看完了,并且很努力地学习。
  主要是这个时代的汽车技术,他了解得太片面了。
  所以有这样一本书,倒是可以让他更加快速地知道这个时空的汽车理论。
  他是花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知识。
  但孟小蝉她们八位女同志,只怕是需要大半年了吧。
  临近中午,陈国华结束了今天的授课,起身离开了设计部。
  回到九十八号院,三个妹妹已经准备好了饭菜。
  陈小梅所在的东十四条街小学,距离九十八号院也就是不到两公里的距离。
  加上小学一般都是十一点五十分放学,所以她都会比她大哥更早到家。
  吃饭的时候,陈小梅便突然小声询问,周末的时候,能不能去新华书店那边买点课外书?
  上次买的课外书,已经看完了。
  只见她刚说完,她二姐马上虎着脸瞪眼道:
  “就知道乱花钱,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就是想缠着大哥帮你买那些小人书吧?”
  “哼,自从搬来城里之后,你就学坏了,以前可不会吵着要这些东西的”
  本来还想附和、声援她三姐的陈小敏,此刻直接跟鹌鹑一样,埋头干饭了。
  二姐,好凶啊!
  陈国华笑呵呵地一边看着,一边夹菜吃,根本没有参与这个话题的想法。
  三个妹妹都挺有意思的是。
  比如老二,她很会节省,也很愿意学习裁缝技术。
  尽管缝纫机买回来只有小半年,但她的制衣技术,已经学得七七八八了。
  不管是赵玉枝也好,还是王大妈等邻居,她们每次来借缝纫机的时候,陈小月都会在旁边请教或者观摩。
  也因此,她的技术成长得非常快。
  可她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不爱看书,也喜欢玩。
  每次让她背书学习什么的,她也会偷懒。
  只有她大哥逼迫她的时候,她才会稍微用心一些。
  老三倒是喜欢看书,可她更喜欢看小人书。
  书是目前内地并不需要票来购买的几种商品之一。
  因此,只要有钱,都可以去新华书店那边采购书籍回来。
  然而小人书这东西,可是消遣娱乐的东西,又不能学习到什么知识。
  自然会让陈小月十分讨厌了。
  虽说家里还有两千多的存款,她们大哥每月的工资都有一百多。
  这小半年来,她们大哥的收入也有七八百了。
  但是她们大哥的钱,都用来购买地下室里的存粮和日常开销了。
  按照她们大哥的说法,家里就必须得有更多的存粮才行。
  否则的话,一旦发生什么大事儿,可就难办咯。
  十多年前,中原那边经历了大饥荒,当时的难民涌向京城。
  那会儿的京城,也都十分困难。
  所以为了不被饿死,那必然需要存储更多的粮食才行。
  而不是把这些钱都花在购买小人书上面。
  比老三大了五岁的陈小月,开口就是碾压的姿态、训斥的口吻,老三自然无力反抗了。
  等她训得差不多了,陈国华这才笑着开口道:
  “好了,老二你不喜欢看书,也不要阻止你妹妹嘛。”
  “今天我刚好发了工资,过两天周末,我们就去新华书店买小人书。”
  “不过,老三,你可得答应我,期末考试的时候,没有两个一百分,暑假的时候,就别想再看小人书了。”
  此话一出,陈小梅和陈小敏俩孩子顿时蹦起老高,兴奋到了极点。
  有小人书看咯!
  倒是陈小月直接就泄气了:有这么一位大哥在,她还怎么教导两个调皮捣蛋的妹妹啊?
  当天下午,陈小敏就将此事告知了王爱娣等几个小伙伴。
  这些小屁孩一个个都两眼放光:你大哥对你们也太好了吧?
  而陈小梅也把这件事跟她的同学说了,结果却是被嫉妒她的一位同学给举报了。
  “老师,陈小梅她上课看小人书!”
  好家伙!
  陈小梅当时气得小脸通红,冲着那位举报她的同学柳玉蓉咬牙切齿。
  “老师我没有,我都没有带小人书来学校,怎么可能上课看小人书?不信的话,老师你可以看我的书包。”
  然而,让陈小梅傻眼的是,她书包里,却是真的有一本小人书。
  “陈小梅!!!”
  邓书佳气坏了,拿起那本名为《飞马追踪》的小人书,直接摔在桌上:
  “老师刚才还觉得你是被冤枉的,现在你怎么解释?”
  这会儿的陈小梅,被老师吼了一声之后,回过神来了,顿时委屈地哭了起来。
  “我没有,这不是我的书,呜呜”
  她年龄还小,遇到事情,很容易紧张起来。
  哪里会想那么多啊?
  “明天让你家人来找我,哼,小小年纪就不学好!”
  一听要喊家人,陈小梅哭得更凶了。
  可事已成定局,她不喊也不行了。
  当天下午放学之后,她是最晚到家的,比平时都晚了不少。
  跟她同一个院子的其他小伙伴都已经到家了,就数她还在外面磨磨蹭蹭,不想回家。
  等她到家之后,她大哥二姐已经在家等着她了,便是她妹妹也乖乖地坐在一旁。
  这是,三堂会审啊!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了?是不是在外面惹事了?”
  “二姐,我.”
  “你什么你,是不是把小人书带去学校了?被老师抓了个现行?”
  陈小月气呼呼地站了起来,生气的样子,比中午更凶了。
  刚才要不是院子里的其他小屁孩,跟她说这事儿,她都还被蒙在鼓里呢。
  没想到自己的妹妹,居然把小人书带去学校了。
  而且还被她们班的老师给收缴了上去。
  “我早就跟你说过了,小人书不可以带去学校,你是怎么跟我保证的?”
  一本小人书并不算很贵。
  比如那本被邓书佳收缴的《飞马追踪》,售价是一毛三分钱。
  但,这不是贵不贵的问题。
  而是丢人啊!
  这时代的人,对老师是非常尊重、敬仰的。
  老师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否则的话,之前范新河也不会因为想邀请陈国华帮忙给他那两个不孝子辅导功课,而准备那么多礼物了。
  虽说这里面本身也有他范新河极为看好陈国华,想要投资陈国华的原因。
  但更多是对陈国华这位老师的尊重。
  老师训斥学生,天经地义。
  “二姐,那本小人书不是我的,我是被人冤枉的。”
  陈小梅委屈地辩解道。
  老二闻言,更加生气了,正准备开口。
  她大哥却比她先一步说话了。
  “你说那本小人书不是你的,那本被你们老师收缴的小人书叫什么?”
  对于自己的记忆力,陈国华是很有自信的。
  “是叫飞马追踪,我根本没有看过这本书!”
  听到这里,陈国华顿时眯起了双眼,道:
  “你把整件事的经过说出来,从你今天下午去学校开始说起。”
  老三倒是很老实巴交地把事情交代清楚了。
  虽说很多时候没有讲到重点,但被她大哥简单提问几句,也说清楚了来龙去脉。
  简单来说,那就是在班上,她跟她同学柳玉蓉关系不好。
  虽说陈小梅转校过来也就是这个学期的事儿。
  但这个学期也已经快走完了,她跟柳玉蓉闹别扭这件事,还要从小人书开始。
  一开始,柳玉蓉才是班上最受欢迎的人。
  因为她家里有钱,给她买了不少小人书。
  有小人书这样的利器在,那些小屁孩都很崇拜、讨好她。
  毕竟小人书只是小人书,别说七八岁的小孩爱看,就算是四五岁的孩子也很喜欢呢。
  可自从陈小梅转校过来之后没多久。
  她也接触到了小人书,有一次在她大哥发工资之后,鼓起勇气提了一嘴。
  没想到她大哥还真给她买了十几本小人书。
  毕竟十多本小人书,也就是两三块钱罢了,对陈国华来说,并不贵。
  有了这么多小人书,陈小梅迅速地成为班里第二受欢迎的人。
  结果,嫉妒心强的柳玉蓉就受不了了。
  特别是这一次,她家里人没有答应她买小人书的事儿。
  反倒是陈小梅这周末要去新华书店购买小人书。
  一气之下,她就把陈小梅给举报了。
  甚至她还在其他同学的怂恿下,拿出自己的《飞马追踪》这本老书,以此来嫁祸陈小梅。
  陈国华听明白整件事的经过之后,沉吟半晌,道:
  “行吧,那我明天下午过去学校一趟。”
  顿了顿,他接着道:
  “虽然你是被冤枉的,但如果不是你太嘚瑟,到处显摆,能发生这样的事儿吗?”
  “做人不要太高调,特别是这样的事儿,你自己是高兴了,但你却没有想到别人会不会难受?”
  “之前每次家里买了肉回来,我是不是都小心翼翼的?”
  “有很多次,都是在地下室做好了肉,才端上来吃的,你没忘吧?”
  尽管这些大道理,三小只未必能真正明白。
  但陈国华必须教给她们。
  有道是耳濡目染,时间长了,她们多多少少会明白这些道理。
  罗里吧嗦了一堆。
  老三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心里还委屈吗?”
  看着自己这个妹妹,陈国华好笑地问道。
  只见陈小梅摇摇头,旋即又可怜巴巴地点头,有些不知所措,可爱极了。
  “别委屈了,好好吃饭,下次可别这样了。”
  安慰了一下小家伙,陈国华这才跟她们三姐妹从头到尾地梳理了一遍这次的事儿。
  “大哥,那是不是以后我有新衣服都不能穿出去了呀?”
  陈小敏顿时很不解。
  既然三姐是因为炫耀周末即将要去新华书店购买小人书,导致被老师惩罚。
  那岂不是以后,她也不能够在小伙伴面前炫耀自己的新衣服、新鞋子、好玩有趣的事了?
  “呵呵,肯定不是这样啊。”
  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陈国华笑着道:
  “凡事把握一个度就可以了。”
  “就好像我们家每个月都有两斤四两的猪肉和两斤的牛羊肉份额,但我们每个月吃的肉都不止这些吧?”
  “你忘记了吗?每当我们家吃腊肉、腊肠的时候,是不是炖着吃的?”
  “而且吃完之后,我还叮嘱你们,不能跟别人说这事儿,还记得吗?”
  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陈国华呵呵一笑。
  懂也好,不懂也罢。
  反正她们长大了就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